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额外100%关税,以回应中国最新实施的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并一度暗示“特习会”或已无必要。然而,他随后澄清并未取消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只是是否成行仍“视情况而定”。
中国商务部日前宣布,凡含超过0.1%中国稀土成分,或经中国技术提炼、制造的磁铁产品,在出口时都必须取得官方许可。外界普遍认为,这项措施是中国对美国与西方的反制行动。
特朗普10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中国此举“出乎意料”,等同“大规模出口控管”,甚至波及并非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他表示“似乎没有理由”再与习近平会面,并宣布自11月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全面征收100%额外关税,同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限制。
消息传出后,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外界担忧中美贸易战可能全面重启。
不过,特朗普随后在白宫回应媒体时语气缓和,表示他并未取消“特习会”。“我没取消,但不确定是否会举行。不过,我无论如何都会出席。”他指出,将按原计划前往韩国庆州出席10月31日至11月1日举行的APEC峰会,是否会晤习近平则“要看情况”。
特朗普强调,北京的出口新规毫无预警,让全球措手不及。被问及若中国撤回出口禁令,美国是否会同步取消新关税时,他仅模糊回应:“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也是我把关税生效日期订在11月1日的原因。”
他还透露,美国可能进一步扩大限制措施,包括针对中国飞机及零部件等高科技产品。
尽管两国关系再度紧张,美中经济依存仍深。虽然墨西哥已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进口国,但美国每年仍需自中国进口数千亿美元商品,而中国同样依赖美国市场。特朗普多次敦促美国企业将生产线迁回本土,虽带动部分投资,却难改供应链全球化现状。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常以高压手法制造谈判筹码,但未必落实全部威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高法院将于下月审理一宗关键案件,可能限制总统征收新关税的权力。相较之下,习近平在国内决策上不受此类制度约束,使中美博弈更加复杂与不可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