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众心理”的操控术并非新鲜事,自古便被掌权者熟练运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便是最早的典型案例。心理学早已证实,人类在群体压力下容易放弃独立判断,而政治场合的群众动员,正是这种心理的现代延伸。
近期,《当今大马》揭露至少有 263 个脸书账号组成网络水军团队,集中在首相安华的专页上刷赞留言,制造“民心所向、万人支持”的幻象。于是,那些看似热烈的掌声与欢呼,或许并非出自真心,而是幕后团队的精心编排。
李光耀在《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中曾回忆,亲共组织擅长操控群众情绪,他们“是出色的舞台监督”,善于通过“带头喝彩者”营造热烈气氛。当时的掌声并非自发,而是预先布置好的演出。“如果演讲者符合他们的路线,带头者便引导群众长时间鼓掌;若违背路线,再优秀的讲者也会被嘘声淹没。”那是一场以心理为舞台的群体剧。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这种“控场术”靠的是人;进入网络时代,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群众”。今日的舆论操控已由“人造浪潮”进化为“智能水军”。传统网军因人工操作缓慢、反应不及信息洪流,而AI机器人则彻底改变了战场——它们能在数秒内接收指令,成千上万地同时出击,精准地留言、点赞、攻击或散播恐慌,从而塑造舆论、引导情绪。
问题在于,当虚拟掌声与真实民意混为一谈时,连老练的媒体也难辨真假。虚构的共识、伪造的热度,会让人误以为“全民同声”。一旦多数人选择附和,这种“从众幻觉”便成了现实。到最后,真假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开始顺着那股虚假的潮流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