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多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化学讲堂里,总能看到一个特别的身影——年仅10岁的“化学小神童”关颖恩。他个子矮小,双脚悬空晃动,却一脸专注地听着大学讲师讲课,手里还拿着彩虹色平板记录内容。
关颖恩从小展现过人天赋,4岁时IQ测得154;未满7岁就以A的成绩通过国际中学普通教育证书(IGCSE)化学考试,更是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史上首位满分得主,也是年纪最小的参赛者。
在母亲郑婕仪(34岁,现为南大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引荐下,他获得南大化学、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讲师苏莫德博士同意,旁听大学一年级必修的化学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化学键理论与光谱学,是理学士(荣誉)学位的重要科目。
几堂课后,关颖恩兴奋地问母亲:“我能不能直接住在校园里,每天都来上课?我还想听生物学、医学和更特别的数学课!”然而母亲只允许他先旁听苏莫德博士的课。
过去,他只能靠视频学习,再由母亲陪同做实验;如今置身真实课堂,能和大学生们一同学习,对他来说是全新的体验。他直言:“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听教授讲课,感觉完全不同。”
母亲则表示,真正让孩子雀跃的不只是新知识,而是与大学生互动的机会。“对一个渴望学习的孩子来说,这种环境极其珍贵。”
不过,出于安全考量,关颖恩并未参与化学实验。苏莫德博士也坦言,小孩来旁听大学课程十分罕见,因此避免让他有过大压力,不会点名提问,只在他主动发问时给予回应。
副校长沃尔夫鲁姆教授则强调:“才华不分年龄。只要能激发热情,南大都会乐见其成。”他认为,小神童与大学生同堂,反而能擦出新的“化学反应”,让全班受益。
关颖恩的故事,正印证了南大为年轻天才提供探索潜能舞台的承诺,也让人期待他未来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