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推出的 BUDI95 计划,旨在为马来西亚公民提供每公升 RM1.99 的 RON95 汽油优惠价,但该计划在设计和执行上存在显著缺陷。尽管政府声称此举是为了实现精准补贴,但其“边走边测”的推行方式,凸显了政策框架的仓促与不完善。
补贴机制的本末倒置
该计划的核心问题在于其逻辑的倒置。一个真正有针对性的补贴机制,应首先明确透明的资格标准——包括收入分层、算法透明度和申诉流程。但目前的设计却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而将“精准”的目标延后实现。这种做法不仅削弱了补贴的有效性,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行政成本。
数字身份与实体卡的矛盾
另一个令人困惑之处,在于政府对验证工具的选择。政府在前期大力推广 MyDigital ID 平台,但在这一关键的全国性政策中,却依然依赖实体 MyKad 作为主要载体。这不仅让人质疑政府在数字身份系统上的投资回报,也增加了民众的操作不便。
仓促上路的潜在风险
全国性的即时身份验证系统需要高度的稳定性。该计划的仓促启动,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数据误判和排队等候,从而引发公众不满并损害政府公信力。在没有建立完整且透明的针对性补贴机制之前,任何“分阶段上线”的承诺都难以消除公众的疑虑。
一项影响数百万民众的政策,理应经过周密的规划和充分的沟通。然而,BUDI95 计划将“刷身份证”的流程置于“如何精准”的策略之前,看似全民受惠,实则增加了行政成本,削弱了治理信任,并为未来的机制维护埋下隐患。一个“边走边测”的补贴,最终留下的将是漏洞,而非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