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UPSI)儿童早教系高级讲师阿兹莎副教授提醒,城市地区越来越多小学生以英语为主要沟通语言的现象,必须被严肃看待。她指出,虽然掌握英语十分重要,但不应以牺牲马来语——国家语言与民族认同的象征——为代价。
“英语重要无疑,但当它成为孩子日常的主要语言时,我们需要思考,这是否会威胁马来语作为国语的地位?”她在接受《大都会日报》访问时表示。
Advertisement
阿兹莎强调,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承载文化价值与身份认同。她担心,习惯使用英语的孩子,可能逐渐疏远马来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价值观。
她解释,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双语教育确实有益,但语言学习应有层次与顺序。
“马来语应作为母语和国家语言,成为孩子学习其他语言的基础。如果孩子过早以英语为主,可能会妨碍他们以马来语进行深层次思考的能力,也会影响他们理解某些只有透过母语才能体会的概念。”
虽然阿兹莎认同英语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她强调,这种趋势也带来潜在风险——孩子们可能日渐疏离马来语和马来文化。
她建议,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用马来语思考,并主动向他们介绍马来文学的美与深度,例如诗歌和民间故事,以激发他们对本土语言与文化的兴趣与认同。
“我们要让孩子看到,马来语同样能表达复杂思想、展现美感和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