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到“垃圾食品”,脑海里马上浮现炸鸡、薯片、汽水这些公认不健康的食物。可现实是,生活中还有不少看似“健康”的选择,其实同样属于加工食品,外表无害,里面却藏着糖、盐和各类添加剂,长期食用对身体毫不友好。

大马公共健康专页就点名了几类常见“伪健康食物”,看看你是不是也常常中招:

Advertisement

1. 白面包 / 三明治面包
松软可口,但因为使用精制面粉,纤维含量极低,营养价值有限。吃了血糖很快飙升,不久又会饿,结果吃得更多。

2. 早餐谷物
包装打着“营养早餐”“儿童成长”,实际上含糖量高得惊人,比饼干还甜。孩子天天吃,就等于每天在喝糖水。

3. 有味酸奶
“低脂”“高钙”只是表面好看,很多产品为了口感加了大量糖,甚至比汽水还要甜。

4. 果汁饮料(盒装 / 瓶装)
即便写着“100%果汁”,往往只是香料加糖水,几乎没有纤维。补维生素C,直接吃水果更靠谱。

5. 能量棒 / 麦片棒
看似“健康零食”,其实和巧克力棒差不多,满满糖浆和油,越吃越容易胖。

6. 香肠、鸡块、鱼丸
便利店与火锅常见食材,多是肉糜+淀粉+防腐剂的组合。你以为在吃肉,实际上是加工品。

7. 芝士片
夹在汉堡里的芝士片,大多是奶粉、植物油和化学添加物合成的,并非真正的天然芝士。

8. 方便面 / 即食面
制作过程有油炸、调味料里又是高钠高味精,一份吃下来,盐分几乎一天爆表。

9. 即溶汤 / 高汤块
喝起来暖胃,但里面塞满人工香料和盐,钠含量常常比一顿饭还高。

10. 运动饮料 / 维他命水
打着补充矿物质的旗号,实际上糖分和汽水差不多,矿物质却少得可怜。

这并不是说这些食物一点不能碰,而是别把它们当成每天的“主角”。偶尔解馋无妨,真正的健康还是要靠原型食物:水果、蔬菜、全谷和瘦肉。

购物时,别只盯着“健康标签”,多看营养表,才能避开“伪健康”的陷阱。毕竟身体骗不了你,吃进去的东西,都会在健康上留下痕迹。

上一则新闻未见过这么好的 旅客盛赞大马休息站
下一侧新闻电子烟禁令备忘录将递交 料2026年上半年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