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落幕的伊斯兰党(伊党)代表大会上,党内不仅安排了“月亮嵌入国徽”等象征性动作,显示其剑指布城的野心,也明确透露已着手布局下届全国大选,成为最早启动备战的政党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伊党正式将非穆斯林选民纳入目标群体,试图撬动足够的非穆斯林支持,以补足自身在穆斯林票源上的天花板。

穆斯林选票已近饱和

伊党此番转向背后有现实考量。穆斯林选民并非铁板一块,仍分布在国盟、国阵与希盟三方之间。国阵虽衰落,但依旧掌握一批忠实支持者;希盟在西海岸中南部和槟城,也有一定数量的穆斯林票仓。因此,国盟在上届大选中几乎已吃尽穆斯林支持,难以再有大幅增长。正如国盟主席慕尤丁所言,仅靠穆斯林票,无法奠定入主布城的胜算。

Advertisement

拉拢非穆斯林政党与社群

这使伊党意识到,唯有争取非穆斯林选民,才有可能扩大版图。他们不仅公开招手马华与国大党,还希望透过“挤牙膏”式策略,把零散的非穆斯林支持一点点收拢起来。同时,伊党大会提出“扩展多元族群支持”议程,要求党内的非穆斯林组织(如支持者大会堂、全民团结事务委员会)更深入非穆斯林日常,塑造伊党为“维护宗教自由、不压迫他族”的温和形象。特别是聚焦关键摇摆选区,以期撬动希盟票仓。

难以消除的疑虑

然而,伊党的转型面临沉重包袱。过去在执政州属的政策——如吉打关闭博彩站、哥打峇鲁酒店宴会禁酒——已让非穆斯林社群心存戒心。即便对团结政府不满,许多非穆斯林仍不敢轻易投向国盟。在新古毛与埔莱补选等逆风战役中,团结政府依旧守住议席,反映出伊党对非穆斯林的吸引力有限。

社交媒体上虽出现“安华只做一届”的不满声音,但未必会转化为投票支持国盟。伊党的保守宗教形象始终让非穆斯林却步,而他们在对待盟友民政党的态度,更让人质疑其真正的多元诚意。近期伊党槟城青年团公开批评民政党主席刘华才,暗示要换掉这位非穆斯林“司机”,令外界担忧国盟是否意图独揽权力,削弱非穆斯林代表的空间。

选票与形象之间的矛盾

伊党若真想打开非穆斯林支持大门,光靠口号与非穆斯林组织动员远远不足。唯有在政策层面展现善待非穆斯林的实绩,才能逐渐消除既有的不信任。否则,即便频频示好,也难改“只想要选票、不真心代表”的印象。

总而言之,伊党之所以转向非穆斯林,完全是出于选举需要。但若没有具体成绩作为支撑,这场形象改造很可能仍会停留在口头层面,难以真正撬动非穆斯林选民的选票。

上一则新闻社媒疯传牧师末日预言 信徒变卖房产辞职换来一场空
下一侧新闻RON 95补贴资格 今起正式开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