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牧师约书亚·姆拉凯拉(Joshua Mhlakela)近日因一则“末日预言”在网络上引发恐慌。他宣称在异象中得到神的启示,指《圣经》中所说的“末日被提”(rapture)将于2025年9月23日至24日发生。巧合的是,这两天正逢犹太新年“吹角节”(Rosh Hashanah),长期以来在部分基督教派信仰中与世界末日象征产生连结。随着社交媒体传播,不少信徒信以为真,有人卖房卖车、辞掉工作准备迎接“被提”,现实生活受到严重冲击。
根据外电报道,这项预言因TikTok上“#RaptureTok”标签迅速爆红,大量影片、讲道与评论涌现。支持者视其为“神的警告”,批评者则认为只是旧瓶装新酒的世界末日骗局。然而,这类病毒式传播已造成现实后果,多段影片显示有人提交辞呈、出售财产,甚至提前提取退休金。类似情况并非首次发生,2011年美国传教士坎平(Harold Camping)也曾预告“被提”日期,部分信徒因此散尽家财,最终落得一场空,被称为“信仰悲剧”。
“被提”在基督教末世论中指耶稣再临时,亡者复活、信徒被接升天,与基督相会,并获得不朽的新身躯。然而,历史上所有具体日期预言无一实现。《马太福音》24章36节中,耶稣也明确提醒:“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使与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
这次令人担忧的是,TikTok用户以年轻人居多,部分人因恐慌或跟风效应仓促做出重大财务与人生决定。神学专家与基督教领袖普遍批评此类说法毫无根据,指出其多出自星象解读、数字推算或个人臆想,缺乏神学依据。
事实上,从19世纪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的预言,到坎平的“世界末日”言论,多次具体日期都被证明不实,造成信徒幻灭,甚至在教会史上留下“大失望”(Great Disappointments)。更重要的是,“被提”概念本身在基督教群体内争议极大,并未得到所有宗派承认。
这起事件再次凸显,网络放大的末日论不仅危及信仰的真实性,也可能直接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