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一轮RON95汽油津贴机制昨日正式公布,历时将近一年的筹备与争议终于尘埃落定。财经专家指出,此举有助于提升外界对政府政策公平性与执行力的信心。

亚企理财中心税务与财务咨询总监拿督蔡兆源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形容,首相安华的宣布如同一颗“定心丸”,让民众安心,甚至有人希望政府能提前落实新规,以尽早享有更低的油价。

Advertisement

限额津贴削减高收入群体补贴

蔡兆源表示,新政策中为RON95汽油设下每人每月300公升的补贴上限,实则以更巧妙的方式削减高收入者享有的津贴。他指出,高收入群体拥有的大排量车辆通常油耗较高,因此在配额限制下,无法再像以往一样大量使用补贴油品。

“表面上是一视同仁,但其实是在有策略地控制富人可享的津贴量。”

根据财政部数据,我国每年用于RON95汽油的津贴约200亿令吉,其中超过一半流向了高收入群体。因此,限制配额即使无法完全达到原先预期节省80亿令吉的目标,也能大幅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对国家来说,这样做依然可以省很多钱,而且减少社会争议。”

政策执行更周详,分阶段落实避开系统拥堵

相比2024年柴油津贴计划的匆忙与混乱,蔡兆源认为这次的“慈悯昌明”(BUDI 95)计划显得更加细致与有序。他指出,政府提前通知民众更换无效大马卡,并分阶段开放汽油津贴的启用,例如优先让军警、援助金受惠者等群体使用,以避免系统超负荷。

“如果一开始就让1600万人同时使用系统,不但有风险,成本也极高。”

他呼吁公众耐心配合,不必在第一时间内抢先享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系统塞车。

针对性津贴成财政改革关键

蔡兆源强调,尽管外界批评改革步伐缓慢,但在当前财政压力下,落实“有针对性”的津贴制度已势在必行。他指出,通过合理重组津贴开支,政府能将节省下来的资源转用于更迫切的领域,例如公共交通、医疗与民生援助。

此次RON95汽油从每公升2令吉05仙调降至1令吉99仙,就是政策成效的体现之一。

“当你把补贴发到对的人手上,国家就有更多余力来回馈人民。”

上一则新闻总警长指未成年X行为应“男女同罪” 内政部长急撇清
下一侧新闻只能赚到5令吉 本地小贩不满外劳垄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