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已婚女子投稿,讲述她与丈夫长达15年的婚姻中反复出现的情感与道德危机:丈夫虽在家庭与子女面前尽责,但却多次与男性建立暧昧联络,令妻子长期处于身心疲惫与不安之中,数度萌生离婚念头却因孩子与实际证据不足而迟迟无法下决心。
这名女子表示,结婚后第二、三年间便发现丈夫对男性照片、男性身材有强烈兴趣,并与一名男子保持频繁WhatsApp联络,内容暧昧、形同情侣。她曾截取两人对话对质,丈夫否认越轨,仅称“只是聊天”。当时她正在怀孕,面对背叛感到极度痛苦,但出于腹中胎儿与家庭考虑未能采取更激烈行动。随后这段联络曾短暂停止。
几年后,类似情形再度发生——丈夫与另一已婚男子交往过密,甚至离家外出一个多月,期间断绝联系。妻子曾向丈夫提出离婚,并在短讯中表明不愿再忍受,丈夫回家后曾以断绝抚养权与归属财产威胁对方:“离婚就不用给你见孩子,车房子一律都不会给你!”最终在双方家人介入、为维持完整家庭的考虑下,妻子选择继续维持婚姻。
受访者称,家庭此后数年虽在经济上有所改善,孩子也逐渐懂事,但丈夫的不稳定行为并未根本消失。最近一次危机又发生:丈夫与一名为他工作约两个月、年约五十岁的男子走得很近,不但频繁通话、发信息显示亲密细节,还热衷与对方一起玩重型摩托,甚至在妻子反对时冷战数周。妻子形容,丈夫对这名男子的关心、嘱咐和亲昵程度远超对她的态度,让她感到恶心、绝望。
“离婚会伤害孩子,但不离婚我自己会被折磨得要死,”她在稿件中哽咽写道。她坦言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丈夫‘出轨’”,这也成为她难以做出法律层面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压抑情绪,她只能借工作麻醉自己,期盼能有人理解与安慰。
事件反映出几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夫妻关系中情感背叛(即便未发生肉体出轨)对配偶心理的持续伤害;二是在缺乏确凿证据时,受害一方在法律与现实层面面临的困难;三是儿童权益与家庭完整性在离婚抉择上的权衡。
受访者在文末呼吁:“我只是想有人能听我说说话,给我一点安慰和方向。”她并表示愿意接受专业辅导与法律咨询,但同时担心离婚后对孩子的长期影响。
专家与法律界人士常建议,遇到类似家庭困境时,可先寻求婚姻或家庭咨询,以理性评估对孩子与自身的利弊;若有具体证据或面临暴力、威胁,亦应尽快寻求法律援助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