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热切关注的 昌明善治95汽油补贴机制(BUDI95),终于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亲自揭晓细节。
然而,细节一公布,却没有如预期般带来清晰答案,反倒引发更多争议。各大媒体留言区瞬间被各行各业的民众“洗版”,从操作方式到公平性,议论声浪此起彼落。
Advertisement
第二财政部长拿督斯里阿米尔韩查也在第一时间表态,承诺将在明天进一步对外说明与澄清。
热门七大疑问
- 代人添油的难题
若车主因种种原因无法亲自添油,委托外劳或持居留证的配偶代劳,该如何操作?毕竟外国人驾驶本地注册车须付每公升2令吉60仙,这样对车主公平吗? - 同行加油的灰色地带
若与外国友人共乘一辆本地注册车,外国人掏钱给大马公民代为出示身份证添油,这样算违规吗? - 大企业的定义
所谓大企业车辆不能享有补贴,究竟是仅限公司注册的车,还是连企业主的私人车也被排除?油站又该如何区分?政府的“大企业”标准又是什么? - 支付方式混乱
以往习惯用信用卡自助添油,如今若需出示大马卡验证,系统是否兼容?会不会导致人人必须到柜台排队,拖慢效率? - 高科技与现实落差
如今出入境已无需护照盖印,反而加个油却要掏身份证让外籍员工检查,这是否过于繁琐? - 300公升限额依据
政府为何将补贴配额定在每人每月300公升?这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 潜在黑市漏洞
在乡区,许多人一个月用不到300公升,那会否出现“代打油”现象?有车者帮无车者打满,再转售给非公民牟利?
政策落地的挑战
BUDI95固然已正式宣布,但细节的模糊与争议的扩散,考验的不只是制度本身,更是政府回应民意与执行的能力。要让政策真正落实,靠的绝不仅是宣布,更需要清楚解答、完善机制,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