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后的大马人,可以选择提取部分公积金(EPF)存款,但如何妥善运用这笔钱,往往决定了退休后的财务健康。我们通过刘小姐的案例,来分析最理想的资金安排。

✅ 刘小姐的财务状况

  • 公积金可提金额:RM90,000
  • 年收入:RM168,000(税阶25%)
  • 资产:
    • 自住房子(贷款已结清)
    • 出租房子(贷款余额RM63,000,利率4.5%,年租金收入RM6,000)
  • 债务:
    • 个人贷款 RM30,000(利率7%)
    • 信用卡欠款 RM10,000(利率18%)
  • 投资选择:回酬7.5%(需纳税)
  • 定期存款:利率3.5%

📊 分析:还债 vs 投资 vs 定存

优先清还高息债务
信用卡贷款利率高达18%,远超所有投资与定存回酬,应立即偿还。其次是个人贷款7%,也高于定存与投资的税后回酬。

Advertisement

投资工具 vs 公积金回酬
投资工具回酬:7.5% → 税后仅 5.63%
公积金2024年派息:6.2%,免税,比投资工具更划算。

定期存款不具竞争力
3.5%利息远低于公积金回酬及债务利率,放入定存并不合算。

💡 建议资金运用

从公积金提取 RM40,000

  • 先还清信用卡 RM10,000(18%)
  • 再清还个人贷款 RM30,000(7%)

剩余 RM50,000 继续留在公积金,享有6.2%的免税回酬。

这样一来,刘小姐既减轻了高息债务压力,也能确保部分资金持续稳健增值。根据计算,她一年能节省与赚取的总利息回酬高达 RM7,000,比全数拿去投资或定存更有利。

📌 理财结论

别急着把公积金全额取出,部分资金留在EPF享受稳定免税回酬,胜过大多数投资工具。
高利息债务优先清偿,特别是信用卡与个人贷款,否则利息负担会吞噬所有投资收益。
定存不应优先考虑,在当前利率环境下,回酬不足以对抗债务利率或公积金回酬。

换句话说,理性的顺序是:
👉 先还高息债务 → 留部分资金在公积金 → 再考虑其他投资

上一则新闻最常犯的酒店禁忌 恐招阴灵作祟
下一侧新闻内贸局掀打假风暴 充公322万令吉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