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诗华日报》报道民都鲁政府医院院长苏占莉娜强调,病人安全不仅是政策口号,而是一项必须落实在日常医疗实践中的庄严使命。她指出,政策与执行之间存在“缺口”,唯有不断检视与改进,才能真正筑牢病人安全防线。
身份差错风险
随着医疗体系迈向数码健康(digital health)时代,便利背后也隐藏新风险。尤其在病人身份识别环节,一旦出错,轻则导致误诊、误治,重则可能误签死亡证明,后果不堪设想。她坦言:“这样的事件现实中确曾发生,必须引以为鉴。”
苏占莉娜呼吁医护与工作人员建立“预防为先”的文化,勇于上报“险些出错事件”(near miss),以未然之举防范风险。
预防为先,守护每一条生命
在2025年世界病人安全日闭幕礼上,她强调今年主题为“安全护理每个新生儿和儿童”,提醒公众病人安全应自生命伊始被捍卫:“婴儿呱呱落地的第一刻,其安全便须被悉心守护。这不仅是接生护士的职责,而是贯穿整个医疗链条,由所有相关人员共同承担的责任。”
她进一步指出,病人安全不止依赖医护人员,从迎宾保安、登记职员、辅助人员,到环境清洁工,皆构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基础设施同样关键
苏占莉娜同时提醒,医院基础设施直接关系病人安危:电梯故障可能延误重症救治,环境潜在风险亦可引发意外。她指出:“当基础设施不足时,病人安全便处在阴影之中。”
她总结,病人安全是一项没有终点的持续进程,唯有不断检讨、持续改进,才能真正兑现“从源头守护生命”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