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膨压力、生活成本飙升及经济衰退隐忧下,越来越多人陷入财务焦虑。
LifeStance 的调查显示,美国有高达 83% 的民众因物价上涨而感到经济不安。财经专家 Melanie Musson 提醒,学会辨别哪些日常用品不必花大钱,才能有效减轻经济负担,避免无谓支出。
她整理出 7 类常见消费陷阱,聪明消费者应尽量避免:
1. 昂贵的太阳眼镜
价格高不代表防护力强。美国眼科医学会指出,只要镜片具备「100% 阻隔紫外线」功能,即使是药妆店款式,也能与名牌眼镜提供同样保护。若真的想要设计师品牌,可以留意像 Costco 等折扣通路,500 美元的 Saint Laurent 太阳眼镜,有时只需 159.99 美元即可入手。
2. 小包装食品与厨房常用品
小包装表面看似便宜,长期反而增加开销。对于常用、耐放的食品,选择大包装更划算。例如香草精,在 Costco 16 盎司售价约 14 美元,而 Walmart 却要近 5 美元才能买到 1 盎司,长期差距相当惊人。
3. 名牌药物
许多知名药与其仿制药在成分、剂量、排列顺序上完全相同,唯独价格天差地别。Musson 建议,优先考虑仿制药,往往能节省一半以上费用,疗效却毫无差别。
4. 季节性装饰品
节庆商品价格常被刻意抬高,节后又大幅降价。与其花大钱买新品,不如在折扣商店、仓储卖场或二手商店购买相似款式,把预算留给经典耐用的装饰品。
5. 高价美妆品
不少化妆品牌靠豪华包装与广告炒热知名度,但效果未必优于平价品。透过比较成分和参考评价,往往能找到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避免被品牌溢价绑架。
6. 名牌日用品
名牌容易让人误以为品质更好,但许多商场自有品牌其实由同一制造商生产,规格几乎一致。以 Costco 的 Kirkland Signature 为例,品质常与大品牌无异,仅包装不同,却便宜许多。
7. 瓶装水
长期购买瓶装水,花费相当可观。事实上,美国大部分城市的自来水都符合饮用标准,配合滤水壶或滤芯设备,口感与安全性完全足够。搭配可重复使用水瓶,不仅能省钱,还能减少塑料浪费。
Musson 强调,聪明理财的关键不是「不花钱」,而是懂得分清 该省的地方与值得投资的地方。若能避开这 7 类消费陷阱,日常开销自然会减少,把钱用在真正重要的需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