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州马华主席拿督廖国赈抨击,晏斗手写招牌事件刚告一段落,芙蓉市政厅如今又将矛头指向森美兰黄氏联宗会,要求拆换使用多年的中英文招牌,再次触动华社敏感神经。他质问,身为州政府核心的行动党,是选择继续装聋作哑,还是依旧把责任一推了之?
廖国赈指出,若没有更高层的默许,执法人员何来胆量一而再地盯紧华社招牌?所谓“接获投诉”的理由,难道真是巧合?抑或背后另有操控?倘若行动党继续不作为,当初高喊的“多元与包容”,如今恐怕已沦为讽刺。
他强调,森美兰黄氏联宗会的名称六十多年前便依《1966年社团注册法令》合法注册,当时以英文注册,并无马来文译名。如今地方政府强行要求增添字样,不仅可能歪曲历史,更可能踩上法律红线。
“黄氏联宗会本质上是非营利性社团,旨在凝聚宗亲、提供福利,而非商业用途,更无广告宣传之实,却被市政厅当作商家牌匾对待,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欠缺尊重。”
他直言,将宗亲会馆与商业广告牌混为一谈,是对社团性质的严重误解。商业广告牌受《1956年商业注册法令》和市政条例规管,文字比例可调整;但社团名称与语言归属社团注册局管辖,地方政府根本无权插手。
“执法者连最基本的法律分工都不清楚,却硬把社团拖下水,这不仅是行政越权,更是对法治的挑衅。”
廖国赈警告,若森美兰黄氏联宗会被迫更换招牌,未来全国上千个宗祠、会馆及华团,恐怕都将被列为“违规者”。这不但劳民伤财,更会严重侵蚀族群互信,动摇我国多元社会的根基。
他批评,团结政府自上台以来,口口声声强调“多元与包容”,但一再爆发的招牌风波,却让人民看见的只是言行不一。
因此,他呼吁团结政府内的行动党议员立即出手,遏止这种越权行径,厘清社团注册局与地方政府的职权边界,保障社团应有的合法地位与尊严。否则,今日被拆的只是招牌,明日动摇的,恐怕就是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