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95汽油针对性补贴措施即将在9月底正式落实,但专家提醒,部分群体恐怕会因缺乏官方记录而被排除在受惠名单之外,凸显政策设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
零工族与家庭主妇恐成“灰色地带”
环球亚洲谘询公司高级顾问沙米鲁阿里夫指出,零工族、现金经济从业者、尚未就业的青年、家庭主妇及非养老金领取者,都可能处在制度的灰色地带。如果家庭收入资料未能及时更新,数据库与实际情况之间就会出现偏差。
“虽然主要数据库(PADU)已与多部门数据对接,能大幅降低遗漏风险,但这些没有电子申报、雇员公积金或社险缴费记录的人,仍可能无法被系统识别。”
沙米鲁表示,新系统无法百分之百确保所有符合条件者受惠,但跨机构数据比对可显著提升精准度,并且透过大马卡直接发放补贴,且设有申诉管道供民众更正资料。
数据库为核心审核工具
根据报道,主要数据库已整合内陆税收局、社险机构、社会福利局、公积金局、公共服务局、交通部、公司委员会等多部门资料,涵盖大马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个人及家庭信息。
第二财长拿督斯里阿米尔韩查强调,该数据库不仅依赖民众自愿更新,也同步纳入政府各机构数据,将成为财政部设定补贴资格的重要参考工具。
在RON95补贴的执行层面,PADU将负责交叉验证信息、自动比对资格,并提供申诉机制,处理退补或数据异常情况。
更新与监督机制待加强
沙米鲁建议,政府必须更积极向弱势群体宣传,可透过地方政府、清真寺及非政府组织扩大覆盖面,并允许数据库定期更新。
“我们认为至少每6个月就该进行一次数据更新,并设立独立审计机构,在补贴实施后定期提交绩效报告。同时,也应建立公众投诉与媒体监督机制,追踪遗漏率,确保补贴真正落到合法受惠者手中。”
进展仍不理想
截至2024年3月底,仅有1080万人(约48.3%)完成自愿登记,虽然已达到最低目标的50%,但整体进度仍不令人满意。这也意味着,在政策推行之际,如何弥合数据缺口、确保弱势群体不被遗漏,仍是政府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