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岁的陈琇玲自幼先后失去视力与听力,却从未屈服命运,从事职场工作之余,更挑战攀岩、划龙舟等极限运动,活出精彩人生。
接受《新明日报》访谈时,陈琇玲在朋友李晓思的协助下,用点字助读器讲述她的人生经历——从 11 岁时完全失明,到后来因神经纤维瘤病变导致听力也全丧。尽管失去了一切“常人”依赖的感官,她仍靠触觉、辅助科技与他人协作来阅读、工作与生活。
小时候读小学时,课堂上靠父母朗读书本与考题;考试也得靠考官朗读题目。她说:“有些同学以为我考得好,是因为得到了特别待遇。”这样被误解与歧视,更激发她内心的坚强与自尊。
读完中学后,陈琇玲赴英国伦敦大学修读经济与金融,毕业后在新加坡残障者自立局任职。2018 年末,她开始耳鸣,次年彻底听不见声音;到那时,她已无法通过听觉来弥补失去的视力,无声无光,但依然主动学习聋盲手语、依靠点字助读器,进行输入与交流。
她说自己的一天都要计划好,连一次面访也必须朋友从家里陪同、协助搭交通工具。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她始终坚持,她说:“我不能看电影、听音乐,但我可以感受太阳的温暖、风的清凉、沙粒滑过、海浪涌动。”这是她与身体残障共处的方式。
她也参与社群活动,比如 RunningHour 帮助不同需求人士融入社会。就在今年六月,她在朋友鼓励下参加“SG60 SwimTogether”活动,从一开始害怕水,到最终在三小时内学会游泳,完成了 600 米的泳程。挑战完成后,她流泪:是成长,也是自我肯定。
陈琇玲受邀在新加坡首届视觉复建会议上分享自己的故事,她说希望能鼓励其他视障或听障人士,告诉他们,虽然黑暗、无声,但依然可以有光、有力量。
她与朋友李晓思更结下深厚友情。李晓思曾撰写以视障为主题的双语绘本,也计划将陈琇玲的坚忍历程写成书,希望通过她的故事,带给更多人启发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