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英国权威医师发出警告:两种最常见的非处方止痛药——扑热息痛(Paracetamol/Acetaminophen)与布洛芬(Ibuprofen)——若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发胃溃疡、肝衰竭及肾脏损伤,甚至危及性命。
止痛药隐藏风险
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顿卡斯特家庭科医生迪恩·艾吉特(Dean Eggitt)指出,这些容易取得的药物,虽然在正确剂量下可安全缓解头痛、发烧等症状,但一旦略微超出建议剂量,哪怕只是连续一周,也可能造成肝脏或肾脏的永久损伤。
布洛芬作为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会刺激胃黏膜,从而提高胃溃疡的风险。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腹膜炎——这种覆盖肾脏、肝脏及肠道的薄膜一旦感染,便会殃及多重器官,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致命。艾吉特直言:“我已经记不清上次服用布洛芬是什么时候,这药太危险了。”
“无害”扑热息痛也暗藏杀机
至于扑热息痛,艾吉特强调,民众因其随处可买,常把它当成“糖果”般服用,殊不知这类药物在肝脏代谢时会产生名为 NAPQI 的有毒副产物。平时体内的谷胱甘肽能中和少量毒素,但当剂量过高时,肝脏将难以负荷,最终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肝衰竭。
过去20年,肝病病例激增40%,这与止痛药过度使用密切相关。他表示,临床上不乏患者因长期过量服药出现黄疸,明显是肝损伤征兆。有些人甚至连续一周每天吞下10颗扑热息痛,远远超过建议剂量。
止痛药还可能延误病情
艾吉特提醒,止痛药的另一隐患在于掩盖病因。症状虽暂时缓解,却可能因此耽误更严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此外,他还质疑常见的止泻药洛哌丁胺(Loperamide)。虽然它能迅速缓解腹泻症状,但长期依赖可能掩盖肠癌迹象。若等到晚期才被确诊,后果往往难以挽回。
医师提醒
艾吉特强调,这些药物在 短期、按剂量服用 时仍属安全,但民众必须提高警觉,切勿滥用。他呼吁患者在长期服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并警惕身体出现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