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人联党公共投诉局主任符祥威揭露,诈骗集团近期又出新招,不仅靠电话和网络行骗,还冒用法庭名义,寄送伪造的“庭令”到民众家门口,企图制造恐慌,从而诱导受害者上当。

他指出,这类信件往往印有蓝色印章,并清楚写上收件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甚至附上联系电话,看似正规,实则虚假。一旦民众慌乱中拨打信上的号码,就可能落入诈骗陷阱。

Advertisement

符祥威强调,真正的法庭文件不会直接寄到被告家中,而是由原告律师楼发出,并随附律师函。若缺少这些正规程序,内容本就可疑。更何况,这些伪造信件所标注的法庭、案件金额和编号均与实际不符,足见手法粗糙。

据了解,一名 35 岁姓杨的建筑工友上周四就在信箱收到类似文件。他起初怀疑有诈,未依指示拨电或转账,而是在朋友协助下联系投诉局,目前已报警备案。

符祥威补充,信件落款自称律师楼,却没有提供地址,仅留下一组电话。经 True Caller 应用程序查核,该号码已被大量举报为诈骗专用,可见诈骗集团已将触角从网络平台延伸至实体信件。

他提醒民众,遇到这类文件必须保持冷静,切勿贸然拨号或汇款,应立即向律师、官方机构或投诉局查证。他特别强调,政府公文的信封上都会印有“奉陛下之名”(Urusan Seri Paduka Baginda)字样,而不是普通白色信封。

“根据数据,全国在过去 19 个月因诈骗案累计损失高达 31 亿令吉。如今诈骗集团连法院和律师楼都敢冒充,若公众掉以轻心,损失的不仅是个人血汗钱,更会波及国家经济。”

他呼吁全民提高警觉,唯有增强防范意识,才能有效减少受害者,避免更多家庭陷入经济困境。

上一则新闻安华将主持仪式 砂拉越沙巴连贯路来了
下一侧新闻以色列空袭卡塔尔 特朗普震怒非常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