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马来西亚的官方通胀率维持在偏低水平,政府也一再强调物价受控,但许多家庭仍感受到沉重的生活压力。国家银行总裁拿督斯里阿都拉昔在接受《马新社》专访时,详细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通胀数据与实际感受的落差

阿都拉昔指出,官方通胀数据(无论是总体或核心通胀)主要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衡量标准,反映的是常见商品与服务的加权平均价格变化。然而,每个家庭的消费习惯和地区差异不同,实际感受自然有落差。
以食品为例,城市因营运成本高、需求大,价格普遍比乡区贵,城市居民因此更容易感到物价压力。

Advertisement

累积涨幅与收入差距

他强调,即使通胀率看似温和,但CPI比较的是“与去年同期”价格的变动,并未考虑多年来的累积涨幅。换句话说,物价可能因过去上涨而维持高位,若民众收入无法同步提升,生活负担自然沉重。

通胀之外:收入增长是关键

阿都拉昔补充,通胀只是生活成本的一部分,真正关键在于薪资水平。只有当薪资稳定并能持续增长,家庭才有能力承受物价上涨压力,这也应是大马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解决之道:优质就业与高价值投资

至于改善之策,他直言大马必须创造更多高薪优质工作,而这需要靠高价值投资支撑。
目前政府推动的《2030新工业大蓝图》、《国家能源转型蓝图》及《第13大马计划》,都是提升生产力、推动结构改革的重要战略。同时,人工智能与数码化的应用也至关重要。仅2024年,就已新增逾3万个技能型职位,占全年新工作岗位的25.4%,这是一个积极起点,但未来仍需更大力度推动。

虽然通胀数据维持低水平,但民众的实际负担却源于累积物价高位与收入增长不足。要真正减轻压力,除了控制物价,更要全面提升国人的薪资水平与就业机会。

上一则新闻环境污秽不堪 99鸡11鸭被充公
下一侧新闻沙巴13岁少女坠楼亡 医生没看到虐待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