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里,中六课程所对应的大马高等学校文凭(STPM),一直被视为最具挑战性的考试。虽然它以严格著称,却因录取制度的不足,使得不少成绩顶尖的学生,即使拿到满分,也未必能进入理想科系。这种情况不仅打击考生信心,也让STPM逐渐失去竞争力,被预科班与大学基础课程取代,报读人数连年下降。

然而,情况在今年出现转机。2024年全国共有69名理科生考获4.0满分,政府与高教部经过协调,已确保他们能进入前三志愿的科系。这一举措由团结政府推动,意义非凡。

Advertisement

过去,即使是满分考生,也可能因制度配额的限制,错失心仪的升学机会,导致STPM被贴上“再努力也没用”的标签。如今,满分生被保证能进入首三志愿,不仅还给学生公平的回报,也为中六课程重新正名。它清楚地向社会传递:努力值得肯定,教育必须讲求公正。

这种制度保障,也有助于提升STPM的吸引力,让学生与家长不再只把预科班视为首选。同时,透过透明化与制度化的操作,减少了过去可能出现的人为干预。

除了满分生录取保障,政府也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中六生的处境。例如,今年特别拨出1500万令吉,为全国近10万名中六生发放每人150令吉开学援助金。金额虽小,却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实在支持,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政府不愿让中六教育被忽视。

部分国立大学也开设“中六衔接课程”,让符合条件的学生提早进入校园,修读学分,体验大学环境。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竞争力,也为中六生提供更多升学渠道。

教育公平一直是大马社会的焦点议题。不同族群、不同背景的学生,理应享有平等机会。但现实中,中六往往被视为“次要选择”,令许多来自基层的学生处于劣势。如今,通过确保优秀生的录取与发放援助金,政府正以实际行动恢复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信任。

不过,若要让STPM真正重拾竞争力,仍需跨越三大关卡:
一是制度平衡,如何确保STPM与预科班公平竞争;
二是资源分配,政府是否能为中六学校提供更强的师资与环境;
三是升学管道,如何持续拓展选择,避免学生因制度限制而受困。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也直言,改革不会一蹴而就,必须长期坚持。

STPM满分生获保证进入心仪科系,已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国家在公平、公信与人才培育上的战略选择。这项政策不仅提升了中六课程的地位,也让全国学生看见——付出不会白费,努力终将得到回报。

这一步,标志着团结政府在教育改革上的重要突破。唯有持续深化,才能让中六教育重新焕发价值,让整个教育体系更公平、更完善。

上一则新闻趁SARA援助金哄抬物价 商家将被严厉对付
下一侧新闻疑遭房客杀害 华裔女房东陈尸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