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政府在726人民大集会前夕,借着国庆日主题宣布:所有18岁以上国民可凭大马卡领取一次性100令吉的“慈悯基本援助金”(SARA)。表面上看似“人人有份”,听起来颇为动人,但其实只是旧政策翻新包装,借机炒作来稳住民心、制造“政绩”光环。

问题的核心并非金额大小,而是资金流向。领取到的这100令吉,只能在少数获批准的大型连锁商场消费,如Mydin、99超市、Econsave、Lotus’s等注册企业。至于街边小贩、传统菜市场摊主,以及无数中小商家,完全被排除在外。他们眼睁睁看着顾客手中握有“援助金”,却不能在自家摊位使用,只能眼看生意被超市吸走。

Advertisement

结果,所谓的“援助”并没有带动整体市场,反而让小企业与商贩的处境更加艰难。连锁超市人流如潮,基层摊贩却门可罗雀;原本该在社会底层流动的现金,被人为圈定在少数商家手里。这不是提振经济,而是变相“圈地”,用“慈悯”的名义,实则让大型集团坐收渔利,股价受惠,而真正最需要扶持的人群却被冷落。

更讽刺的是,政府在宣传时强调“全民普惠”,却绝口不提其中的排他性。真正靠现金交易、辛苦经营的小本商户,不仅未受惠,反而被边缘化,客源流失,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开门做生意却发现顾客越来越少,同行竞争却越来越激烈,这就是现实版的“内卷”。

这些基层商贩并非等政府施舍,他们只希望市场公平,希望凭努力换来稳定收入。但如今的政策,却像无形的绳索,把他们排挤在外,把现金引流到早已盘踞市场的大集团口袋。

政府口口声声说要帮助穷人,但事实上,真正处境艰难的群体被遗忘了。SARA援助金不是雪中送炭,反而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人民真正需要的,是普遍、公平、无差别的社会安全网,而不是将资金集中在少数渠道,让基层继续在政策阴影下苦苦挣扎。

上一则新闻妈妈纵容犯罪关3年 男子侵犯继女监30年14鞭
下一侧新闻花RM3自行补牙 男子口腔长出“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