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名男子张元区(66岁,退休人士)与妻子开车到马来西亚振林山游玩,却因轻微刮蹭,几个月后竟收到对方律师信,索赔金额高达 3万2538令吉,让他直呼荒谬,并选择报警处理。
车祸经过
事件发生在去年12月31日下午约3时30分,地点位于马新第二通道附近。张元区回忆,当时他为了避开巴士专用车道,从左侧慢慢切入中间车道,不料一辆丰田轿车从后方驶来,与他的车发生轻微碰撞。
“车速不快,只是小小刮痕,但对方车内一名女子立刻摇下车窗飙粗口。” 张元区说,随后一名男子下车查看,而那名女乘客则要求他赔偿 2000新元(约6584令吉)。
张元区表示,他当时没带那么多现金,对方竟提议让他走私 10条香烟 入境新加坡交给朋友,他断然拒绝,双方因此僵持,最后他只好报警,原本的行程也被迫取消。
索赔金额惊人
张元区说,他记得对方轿车右前方只有轻微刮痕,然而今年3月,保险公司来电通知,有人要求巨额索赔,金额高达 3万2538令吉。
律师信显示,赔偿内容包括:
- 维修费 2万6290令吉
- 15天无法用车损失费 2700令吉
- 加上SST与杂费
“我看到他们提交的照片,车身损坏明显严重,根本与当时的小刮蹭不符,我怀疑有诈。”他说,目前保险公司仍在与对方交涉,若金额依旧不合理,他会采取法律行动。
张元区强调:“我不是不赔偿,但3万多令吉完全不合理。如果照单全收,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受害者。”
专业意见
保险经纪王伟婷指出,若车主怀疑索赔金额被夸大,应立即交由保险公司或独立评估机构鉴定。证据包括行车记录仪、车辆损坏照片以及对方的索偿内容。“若无法和解,走法律程序是最后选择,但会耗时且费用高昂。”
她补充,车主也可向 金融业争议调解中心(FIDReC) 反映,但因案件发生在柔佛,处理起来恐更复杂。
资深律师朱时生则建议,车主最好全权交由保险公司应对。“诉讼有效期是三年,但走法律程序不仅费时费钱,短期内难有判决结果。车主切勿亲自介入,让保险公司协调,若最终结果不满,再考虑法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