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一名女子把前男友介绍给闺蜜,没想到一年后竟收到两人的结婚喜帖,引发热议。婚姻咨询师汪群群指出,这种被称为“内推前任”的新模式,正在成为部分年轻人寻找另一半的另类途径。
汪群群分析,这样的做法代表着一种“亲身认证”的信任机制:虽然彼此不适合当伴侣,但通过交往过程已经证明对方人品可靠,因此在熟人圈中转介,会带来一种特殊的安全感。
据《新闻晨报》报道,当事人彤彤和前男友陈伟曾因性格差异走进汪群群的咨询室。彤彤属于焦虑型依恋,陈伟则偏向回避型,两人矛盾频繁,最后选择和平分手。但他们依然肯定对方的人品。彤彤在向闺蜜晓慧倾诉时,发现晓慧对陈伟的处事方式颇有共鸣,于是直接提议:“要不我介绍你们认识?”
没想到这一提议促成了新缘分。一年后,彤彤收到陈伟与晓慧的喜帖,而自己也遇到了更适合的伴侣。她笑称:“虽然条件比陈伟逊色,但他能给我真正需要的安全感。”
汪群群指出,晓慧属于安全型依恋,能接纳陈伟的回避性格,两人相处更为稳定。
研究发现,不少中国年轻人对“内推前任”持开放态度。有些人觉得相亲往往由父母或亲友牵线,未必符合自身需求;反倒是闺蜜推荐的前任,因为已被验证,更显“靠谱”。
也有人直言,恋情虽失败,但若前任人品良好,愿意转介绍给适合的人。汪群群强调,这是一种“三角互动”的过程,只要三方理性处理,爱情的转移并不会显得尴尬,甚至能成就一段圆满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