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法院前法官丹斯里哈敏达星指出,任何可能影响个人权利的人工智能(AI)应用,都必须经过严格测试与严密监管后方可实施。他强调,虽然人工智能具备协助人类工作的潜力,但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应保持辅助角色,而非承担决策功能。

哈敏达星举例,在沙巴曾试行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供判刑建议,该系统建议根据1952年危险毒品法令判处10个月监禁的可能性为54%,但最终由推事判处12个月监禁。他表示:“信息清楚显示,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帮助,但人类判断必须优先。”

Advertisement

作为刑事法律审查委员会主席,他在2025年东盟法律论坛全体会议上强调,在司法程序中使用人工智能前,需要制定明确规章、安全措施以及基于风险的应用方法。他指出,新加坡已发布法院人工智能使用指南,菲律宾也在拟定司法系统AI治理框架,大马及其他东盟国家应跟进。

哈敏达星警告,尽管人工智能是强大技术,但在刑事司法系统中必须谨慎应用,保持责任感,确保风险可控,才能从中获益。

此外,新加坡律师科林分享,当地警方已在数字取证中使用人工智能,加快儿童性虐待案件调查;金融领域也利用AI分析交易模式,识别可疑活动,同时保护客户隐私,并得到立法支持。

为期三天的论坛汇聚东盟及其他国家58位演讲嘉宾,设15个专家讨论环节,涵盖替代性争议解决、商业法改革及人权议题,吸引逾300名参与者。

上一则新闻张曼玉“不露脸”也火爆 小红书粉丝破百万
下一侧新闻亚罗士打今晚封路6小时 配合“为查拉伸张正义”和平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