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糖尿病患者持續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許多人因擔心水果含糖而拒吃,但專家提醒:「水果甜,不等於升糖指數高。」若每天攝取約200克低GI(升糖指數)、高營養密度與高膳食纖維的水果,例如奇異果、番茄、柳丁,不僅不會影響控糖,還可降低36%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國內20歲以上民眾糖尿病盛行率已達12.8%,另有25.5%處於糖尿病前期。然而,高達89%的成人每天水果攝取不足兩份,恐增加代謝疾病風險。
Advertisement
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任王景淵指出,均衡飲食比單純控制甜度更重要。2025年美國糖尿病學會飲食指引也強調,水果不能以蔬菜取代,因兩者提供的營養素不同。研究更顯示,每天吃足量水果,能顯著降低糖尿病與其併發症風險。
營養師何明華建議,糖友應掌握「二高一低」原則:高營養密度(如奇異果、柳丁、莓果)、高膳食纖維(如芭樂、百香果)、低GI水果(如橘子、櫻桃、梨子)。最佳時機是在早餐或餐前,以水果取代部分澱粉,有助控制餐後血糖。
她提醒,即使是西瓜等高GI水果,也可透過控制份量與進食順序來降低影響,並建議糖友飯後實測血糖,找出最適合自身的水果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