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小宏在幼儿园定期进行涂氟与牙科检查,但未发现异常,直到牙痛并脸颊肿胀才就医。台北慈济医院儿牙科陈默医师检查后,诊断为严重蛀牙并引发蜂窝性组织炎,最终不得不拔除4颗乳牙。
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1至2岁幼儿齿龋盛行率仅2.31%,但到3至4岁暴增至42.7%。陈默医师指出,只要长牙就有蛀牙风险,主要与饮食和口腔清洁习惯相关,例如吃饭时间过长、餐后不刷牙、夜奶或半夜持续喂奶,都会让乳牙长时间暴露于含糖环境中,增加蛀牙风险。研究显示,吃饭超过30分钟,蛀牙风险高达三倍。
Advertisement
乳牙琺瑯质较薄,蛀牙进展快,幼儿难以清楚表达疼痛,常等牙齿严重腐蚀或感染才被发现。若忽视治疗,不仅影响咀嚼、发音和睡眠,还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单靠学校涂氟无法完全预防蛀牙。
陈默医师提出五大护齿关键:
- 家长协助刷牙:学龄前儿童应由家长早晚协助刷牙,使用1000ppm以上含氟牙膏并搭配牙线,直至能彻底清洁牙齿。
-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每餐不超过30分钟,点心定时定量,避免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
- 定期涂氟:氟化物可强化琺瑯质,降低乳牙齲齿率37%、恒牙齲齿率43%。可配合学校或牙科诊所定期涂氟。
- 定期牙科检查:即使没有牙痛,也应每半年检查一次,及早发现问题。
- 额外氟化物补充:高齿龋风险儿童可在医师评估下使用氟片或其他氟化物产品。
陈默提醒,涂氟虽能预防蛀牙,但不能替代完整牙科检查和X光诊断。家长应及早培养孩子良好洁牙习惯,结合专业牙科照护,才能有效降低蛀牙风险,保障孩子成长与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