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发展让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如今中国更传出正研发“全球首款孕育机器人”,企图为现代年轻人不愿生育的问题提供全新解方,并计划在一年内面市,售价不超过10万人民币。
据报道,这项计划由中国某机器人公司创办人张其峰主导,他带领团队研发可结合人工子宫技术与机器人外形的“机器人妈妈”,完整模拟从怀孕到分娩的全过程。研发团队在机器人内部打造高度仿真的子宫环境,搭载温度调控、营养输送与代谢废物处理等系统,能够替代人体子宫功能,同时再现孕期腹部隆起、胎动等生理反应。
张其峰表示,这项技术并非赋予机器人自然繁殖能力,而是利用高阶医疗模拟系统,满足“不想结婚但想要孩子”的人群需求。他透露,该产品预计一年内完成研发并上市,售价将控制在10万元人民币以内。
消息曝光后,引发网络热议。支持者认为,这能大幅减轻女性生育负担,甚至让更多人愿意生二胎、三胎,“10万可以买到解放子宫的机会”“批量生产孩子不再是幻想”。也有人直言,如果合法化,愿意花钱养育孩子,但不愿承受分娩痛苦。
不过,反对与担忧的声音同样强烈。部分网友提醒,孕育机器人虽是技术突破,却可能带来伦理、法律及社会风险,“可能催生黑色产业链”“别让科技沦为商业噱头”“这类创新必须敬畏生命,避免重蹈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覆辙”。也有人指出,若该技术真正落地,将颠覆人类的生育观念,社会亟需同步建立伦理与法律规范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