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会想,如果今天行动党仍由郭金福领导,或许一切的局面会是另一番光景。”
赵丽兰在面子书发表《7月22日》第一章,追忆2009年胞兄赵明福坠楼身亡后,时任行动党秘书长郭金福在全家悲痛之际,伸出援手,成为他们的依靠与引路人。
她回忆,明福头七当日早上8时,郭金福来电关心,并提议与夫人陪同家属外出散心。自那天起,郭氏夫妇陪伴他们前往佛堂为明福超度、探访老人院、捐赠物资,甚至透过“问米”探寻真相。几乎每天,他都会准时来电,商讨案件进展与记者会安排,并亲自反覆推敲新闻稿的字句。
郭金福不仅鼓励她学车、建立自信,更在家族会议上建议由她担任统一发言人,亲手修改发言稿,耐心传授应对媒体与大型场合的技巧。
赵丽兰形容,郭金福如同家人,与他们一同关注验尸庭审的细节。每次开庭后,家人回到餐桌向他转述庭上情节——证人证词、涉案反贪会官员的说法——再一同分析疑点,推敲真相。
“他最常说的,就是‘如果这样发生…可能的结果是…’,不断设想各种可能重构案情。”
“我真的很感激他,在关键时刻如师如父,让我学会处变不惊,面对风浪。”
每晚为明福亮起的灯
2009年7月22日晚上,明福的头七夜,家人依民间习俗在后门点亮长明灯,担心亡者“找不到回家的路”。自那晚起,这盏灯便夜夜为他而亮,从未熄灭。
当晚,全家提早入睡,遵循“头七回魂”不打扰亡灵的说法。夜里,厨房偶尔传来声响,客厅沙发似有人走动。赵丽兰想,也许是明福回来倒水、看电视,就像往常一样。
翌日清晨,家人彼此分享梦境,除母亲与她之外,其他人都梦见了明福——外甥梦到他开车载大家兜风、逛书店,车里充满猜谜的欢笑声;有人梦见他细述案发经过,也有人梦见他在屋里闲话家常。父亲则清楚听见他喊了一声“爸爸”。
“明福回来了,我愿意相信,他真的回来了。”
从记者到政治秘书
在投身政治前,赵明福是《星洲日报》记者。2008年大选后,他毅然辞职,接受雪州行政议员欧阳捍华的邀请,出任政治秘书,希望为国家未来尽一分力。
赵丽兰在《7月21日》第一章中写道,明福200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报界,常独自驾车采访,三餐不定、收入微薄,还要承受政治人物的施压。他曾向家人坦言,许多政客的真实面貌与媒体报道的光鲜形象落差很大;而他报道过的坠楼命案,更令他难忘——血腥的现场冲击了他的内心。
2008年全国大选当晚,反对党首次夺下雪州等五州政权,明福满怀喜悦回家,高声宣布:“要变天了!”坚信马来西亚迎来了新的希望。
几个月后,他不顾母亲反对,辞去记者职务加入州政府。母亲担心政治险恶,但他坚定地说:“我行得正坐得直,不怕被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