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首相安华自2022年上台以来,虽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赢得声誉,但在国内却面临信任危机。改革承诺进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解,使他原本高涨的支持度逐步消磨,陷入“外交有余、内政不足”的尴尬局面。

国际声望高涨,国内回响有限

安华以改革者形象上任,承诺推动国家转型,尤其在经济振兴、制度改革及种族公平政策方面给予人民高度期待。然而,两年过去,实际成效与承诺差距明显,民间开始出现怨声。尽管他积极参与调停泰柬冲突、呼吁国际关注巴勒斯坦课题,并于7月频繁访问意大利、法国和巴西,成功为国家争取数百亿令吉外资,同时也推动东盟区域合作,但这些外交成绩并未有效缓解国内民怨。

Advertisement

尽管马来西亚在2025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中跃升至第23名,创下五年来新高,但许多民众并未感受到切实改善,反而因物价高涨、税负增加、地方法案争议不断而感到焦虑。

民调:支持率维持中间,潜藏危机

根据默迪卡中心2025年5月的调查,安华支持率为55%,团结政府整体支持度为50%。虽仍维持基本盘,但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学者指出,这样的支持率属于“不上不下”,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动摇执政根基。

尤其在电费补贴争议、服务税扩大范围、首席大法官任命风波等议题接连引爆下,公众对政府改革的信心开始动摇。许多中产阶级与企业主也因成本上升感到不满。

反对党发起“倒安华”集会,政府急祭纾民策

反对党看准民怨升温,趁势于7月26日号召集会反对安华执政,提出“倒安华”口号。虽然集会声势不如预期,但民间情绪已现不稳迹象。政府在示威前夕迅速宣布发放100令吉援助金、汽油降价、冻结高速公路涨价等“惠民政策”,被舆论批评为“选票式纾困”。

尽管安华表态冷静,称只有国会不信任动议才能更换首相,但分析指出,若改革继续受阻、民生问题未解,反对阵营即使内部分歧,也可能逐步凝聚力量。

政策沟通薄弱,改革路线模糊

批评者指出,安华政府在国内缺乏清晰政策方向与有效沟通机制,导致部分选民感到“政府脱节于民意”。虽然安华解释执政联盟成员背景差异大、共识难求,但人民更期待政府拿出改革成效,而非归咎于内部掣肘。

希盟在国会虽无单独多数,但作为最大执政集团,安华理应主导改革进程,兑现竞选承诺,回应支持者期待,否则恐难在下届全国大选前稳固政权。

上一则新闻发展商违规售卖土著单位 574屋主恐遭罚789万
下一侧新闻老公向女儿伸出狼爪 华裔女带孩子逃离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