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名20岁女子 Aribella Menold 日前在 TikTok 分享一段“吃饭踩雷”的经验,引发网友热议。她表示,日前与家人前往北卡罗来纳州一间餐厅用餐时,点了两份标示为「MKT」的12盎司纽约客牛排,另加起司三明治、凯撒沙拉等餐点,结账时总金额竟高达159美元(约新台币4600元),让她当场傻眼。
Menold坦言,原以为牛排顶多20美元,没想到因没注意菜单上的“MKT”标示,误踩“时价陷阱”。所幸当时有长辈帮忙结账,才没造成经济压力。
Advertisement
这引发许多网友疑问:「MKT」到底是什么意思?密西根州立大学食品经济学教授 David Ortega 解释,MKT 是 “Market Price”(时价)的缩写,常用于价格浮动大的海鲜、高档牛排或季节性食材,避免餐厅频繁更改菜单。
专家也提醒,近年来受到供应链问题、劳工成本上升与极端气候等因素影响,食材价格波动大,时价成为餐饮业常态。消费者若未事先询价,就可能遇到超出预算的情况。因此建议大家在外用餐时务必仔细查看菜单,尤其是标有「MKT」或「Seasonal Pricing」的项目,别让一顿饭吃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