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表示,政府将在第13大马计划框架下加速推动高增长与高价值的产业发展,聚焦战略性领域,重点包括落实2030年国家工业大蓝图(NIMP 2030)、国家半导体战略(NSS)以及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他强调,这些举措将为我国迈向高科技、可持续与高附加值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安华指出,作为全球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大马2024年电气与电子产品(E&E)出口额预料将突破6000亿令吉,政府放眼在2030年达到1兆令吉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推动高价值的半导体旗舰计划,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设备与先进封装等关键技术领域。他也宣布,大马已与ARM控股签署总值2亿5000万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在高端半导体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同时积极加强本地企业与亚马逊网络服务、英特尔及英飞凌等国际科技巨头的合作,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在能源转型方面,政府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占全国能源结构的比重由目前的29%提升至35%,并建立更加开放与创新的电力市场机制。多项计划正在同步推动,包括“社区可再生能源聚合机制”(CREAM)、国家能源转型基金以及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方案。政府也将发展浮动太阳能水电混合系统、设立肯逸绿色氢能中心、推动电池储能系统(BESS)、建设智能电网,以及推进砂拉越至西马的电力互联项目。同时,政府也视核能为未来具潜力的清洁能源选项,并将在红土坎兴建再气化终端,以提升能源安全与供应稳定性。
在稀土产业方面,政府将与各州政府协作,聚焦本地采矿、净化及分离技术发展,确保稀土资源优先用于国内下游产业链,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与技术人才支持。
为加快绿色经济转型,政府将全面实施国家碳市场政策与碳排放交易制度(ETS),并推出碳信用计划激励机制。同时将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其中钢铁行业试点将在登嘉楼甘马挽展开。此外,政府还将制定马来西亚航空脱碳路线图,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设施的建设;农业领域方面,则通过农业废料回收再利用及“废转能”设施,减少对垃圾填埋场的依赖,并加强山打根、拿笃及民都鲁的生物柴油调配能力。
在水资源方面,改革将依据《2040年水务转型计划》推进,重点为减少原水浪费、降低无收益水(NRW)比率,并推广再生水的广泛应用。政府也将发展蓝色经济,涵盖综合渔业枢纽、蓝色生物科技和沙巴蓝色经济中心的建设,同时扩大船舶建造与维修(SBSR)投资,提升东马多个港口的燃料补给设施。
港口方面,政府计划兴建加厘岛第三码头及第二西港货柜码头,以支持低碳海事贸易发展。鉴于我国94.6%的贸易依赖海运,政府将系统性地检讨并优化现有的海事法律架构。
在生态永续方面,政府将严厉打击非法捕鱼(IUU),并扩大“Tagal/Tagang”社区水域保育机制。同时,在棕油、橡胶与可可等农产品领域推动自动化、加强研发并落实永续认证,提升产业竞争力并减少对外劳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