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一位被称为“Pak Cik”的长者,早在1970年以3万7000令吉购入位于孟沙的一间房屋,时至今日该房产市值已飙升至180万令吉,增值近50倍,引发网民热烈讨论。
有网友分享这段故事时表示,当年房地产投资尚未普遍流行,但“Pak Cik”却已为每一位孩子预先购置房产。他并非为了炒房或出租牟利,而是单纯出于为家庭着想。
贴文指出,“Pak Cik”始终秉持一个信念:无论房价如何上涨,都不轻易脱手。他坚持长期持有,几十年下来,眼见房产市值节节攀升,如今已达到180万令吉的高峰。
贴主借此感叹,当今不少人期望在3至5年内靠房地产翻倍获利,与“Pak Cik”数十年如一日持有房产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他强调,正是这种耐心等待,让“Pak Cik”最终收获了远超短期投资者的实际回报。
部分网友认为“Pak Cik”纯属幸运,正好买在了如今炙手可热的孟沙地段。但贴主则认为关键不在于地段,而在于“时间”。他指出,该房屋在这几十年间曾多次经历房价飙涨的机会,但“Pak Cik”从不动心、不急售,这种“坐等增值”的心态才是真正的投资哲学。
然而,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认为市值再高,如果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找不到买家,那不过是“有价无市”。有人质疑:“没人买,再高估值也只是数字游戏罢了。”
另有网友指出,银行估价只能作为参考,若没有实际交易,房产终究只是纸面财富,未必能兑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