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名65岁退休技术员险些失去所有积蓄,因轻信冒充政府官员的新型骗局而将价值逾5万2000新元(约17万令吉)的金条交给陌生人,所幸及时报警,最终成功追回损失。
这起事件发生在6月19日,事主孙姓男子接到一通自称“银联”员工的电话,对方称他近日申请了一份保险计划。孙男否认后,对方以“资料被盗用”为由,将通话转接给自称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官员的人士。之后三小时内,这两名“官员”以“协助刑事调查”为由,指示孙男将银行账户中的存款全部提取,并购买金条交由“当局保管”。
当晚,孙男依指示前往两家当铺购入总值5万2700新元(约17万3690令吉)的金条,并在白沙地铁站交给一名素未谋面的女子。她接过包裹便一言不发离开。孙男回家将经过告诉妻子,才惊觉可能被骗,随即报警。
新加坡警方迅速采取行动,隔日便在兀兰关卡成功逮捕试图离境的涉案女子,并在一周内联络孙男前去指认,成功协助其追回所有金条——在类似骗案中极为罕见。
警方指出,这类“升级版”骗局已不再仅要求转账,而是安排面交贵重物品,例如现金或金条,并频繁假冒政府机构与保险公司员工。诈骗者熟练操控人性中的恐惧与对权威的信任,还可能引用受害者的真实个人资料以增强说服力。
警方数据显示,2025年6月至少接获80起冒充政府人员骗案报案,涉及金额逾670万新元(约2208万令吉)。反诈骗局副局长陈余兴警告,民众需时刻警惕那些营造“紧急调查”气氛、要求转账或交付财物的陌生来电者。
助理局长卓开波也提醒公众,切勿因对方掌握自己的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就掉以轻心,更不可将贵重物品交给陌生人或放置于指定地点让人取走。
孙男事后感叹:“我不是贪心,只是想帮忙。但骗子手段太高明,幸亏我及时醒悟报警。”他最终不仅保住了全部积蓄,也成为极少数能从诈骗陷阱中全身而退的幸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