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发表在《动物学期刊》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科学家揭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发现——地球上最“懒惰”的动物,可能是一只洞螈(olm),它在长达2569天、也就是整整7年时间里,竟然一点都没动过。

洞螈是一种生活在欧洲巴尔干半岛地下水域的极为稀有蝾螈,常年栖息于黑暗潮湿的石灰岩洞穴中。它们外形独特,皮肤苍白如蜡、体型细长、四肢短小,双眼几乎完全退化并被皮肤覆盖,是名副其实的“盲眼生物”。在当地的传说中,洞螈被称作“龙的幼子”,据说是地壳深处的迷你巨龙,被暴雨冲上地表才偶尔被人类发现。

为了适应永无天日的环境,洞螈进化出了高度敏锐的化学感知能力,能够侦测水中极其微小的有机物,以便捕捉昆虫幼虫、小型甲壳类或蜗牛等猎物。但即使食物稀少也不成问题,因为洞螈的新陈代谢极度缓慢,甚至能长达数年不进食,堪称“地底界的绝世节能王”。

这项研究由匈牙利与英国的研究团队主导,在2010年至2018年间,于波黑一个洞穴系统内标记并追踪了26只野生洞螈。结果显示,这些动物的移动范围极小,一整年平均只挪动约5公尺。其中最极端的一只个体,竟然连续7年未曾移动过任何距离——成了“原地躺平”的代表。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超静止的状态与实验室观察中的洞螈行为截然不同。研究人员表示,在人工饲养环境下,洞螈表现活跃,会四处游动、寻找掩体,甚至展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交行为。

科学家推测,洞螈在野外的“懒惰”表现可能是一种节能求存的生存策略,使它们能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中长期存活。不过,研究团队也指出,此次研究的对象来自一个基因多样性极低的族群,因此这种超低活动模式是否代表整个物种的通性,还需要更多地区的野外观察来进一步确认。

上一则新闻“只接待来自新加坡的车” 大马洗车店惹怒车主
下一侧新闻达成生命最后时刻心愿 6岁癌症末期男童安详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