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联邦政府最新推出的“关爱基本援助”(Sumbangan Asas Rahmah,简称SARA)计划,每人可获100令吉援助金,受到许多马来西亚人民欢迎,但来自砂拉越乡区的民选代表却担忧,目前的发放方式可能忽略了偏远社区的实际处境。

姆鲁州议员拿督哲拉瓦查拉指出,这项援助金是直接汇入受惠者的MyKad电子钱包,并仅限于在特定的超市或迷你市场使用,这对居住在内陆、交通不便地区的民众来说,使用上存在极大限制。

偏远居民使用困难

“任何能减轻人民生活负担的措施我们都欢迎,但如果受惠者必须长途跋涉才能到指定商店消费,实际花费甚至超过援助金额,那这笔100令吉就毫无意义了,”他说道,并直言这与援助的初衷背道而驰。

为改善现状,他建议将“关爱销售”(Jualan Rahmah)扩展至内陆地区,并允许当地居民在这些销售点使用援助金。此外,他也呼吁当局将SARA援助的有效期延长至一年,以给予乡区居民更灵活的使用时间。

机制未顾及东马需求

与此同时,来自特朗乌山区的州议员拿督丹尼斯敖也表达类似关切。他指出,虽然本周三首相安华宣布的多项“昌明大马”关怀措施广泛惠及城市人口,例如过路费冻结、RON95汽油降价、100令吉援助金等,但这些措施对砂拉越乡区的影响相对有限。

“对我们来说,这100令吉是唯一能直接感受到的援助。但若居民无法前往获批商店,或甚至没有MyKad,又该如何使用?”他质疑道。

丹尼斯敖进一步指出,一些偏远长屋的居民至今仍未持有身份证,不是因为不愿申请,而是由于出生在深山偏远地区,前往国民登记局办证极为困难。

此外,他表示,高速公路过路费冻结与汽油降价等政策,对交通有限、运输成本高昂的内陆地区并无显著意义。“我们那里的燃油价格原本就偏高,而公积金相关政策也难以触及多数乡区居民。”

倡导更具包容性的发放系统

两位州议员均强调,团结政府的初衷虽属良善,但若援助措施未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调整,反而可能进一步边缘化乡区人口。他们呼吁政府建立更包容、贴近砂拉越内陆需求的发放机制,真正落实“全民关怀”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哲拉瓦查拉来自马印边界附近的帕伦干(Pa’ Lungan)村庄,而丹尼斯敖则来自峇南中部的弄柏甸,两人皆对砂拉越内陆社区的生活困境有深切了解。

上一则新闻拉力赛车辆意外冲出赛道 3名观众丧生
下一侧新闻“再不停火就征36%关税” 特朗普警告泰国和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