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打着“为民请命”旗号的大型集会,表面看似群众运动,实则暗藏夺权野心,口号喊得再响,掩盖不了其政治算计的本质。

一句话:这不是反对声音,这是权力觊觎。

虚有声势的反对阵营

国盟眼下声势浩大,但细看阵容,不过是一盘散沙。伊党高举神权至上,誓要用宗教法统治国家,哪怕与宪法背道而驰;土团依旧沉迷在马哈迪阴影下,把“马来至上”当作政治工具,却无视国家多元结构;至于民政党?存在感稀薄,连装饰都嫌多余。

一旦这些杂牌军真被推上台面,结果可想而知:理念冲突、路线分裂、施政无力。说得更直白些,光是“谁做首相”这件事,就能让他们先内斗三轮。

谁能代替安华?

若论人选,不外乎几个“旧面孔”:

马哈迪,两度当政,政坛巨人,却也是争议缠身的“时代遗产”。功过参半,遗留的制度与政治文化至今仍影响深远。但以他的年岁与人心,重返布城只会撕裂国家,不可能再统一各方。

慕尤丁,凭“喜来登行动”入主布城,却因缺乏民意授权而陷入合法性危机。在位期间“借疫自固”,通过紧急状态冻结国会,堪称近代大马民主的至暗时刻。他若再掌权,人民还会信服吗?

哈迪阿旺,伊斯兰路线坚定不移,却极端得令人忧心。他的政策主张对非穆斯林与世俗社会几无包容度,若让他执政,宗教立法恐将一发不可收拾,不只国内分裂,国际投资者也势必却步。

安华之于当下

放眼当今政坛,只有安华兼具三大要素:合法性、能力、包容性

他是民选首相,拥选票与议席支持。他不支薪,象征公仆本色。他敢触动补贴体制的旧病根,哪怕背负骂名。他整治贪腐,不为斗争,而为还权于民。他削富济贫,不图声望,而求公平。

最可贵的是,他愿意做“不讨喜”的领袖。说出“国家不能再靠补贴过活”这种硬话,是明知得罪选票也要讲的真话。他知道改革之路荆棘满布,却依然迎难而上。

即便面对7月26日的大集会,安华依旧选择尊重宪法、保障言论自由,未以权力干预或打压,反而劝导和平集会,展现一个民主领导人的气度与自信。

那么,如果安华倒了呢?

你得问问自己,谁能取而代之?谁能团结多元社会、修补经济漏洞、改革根基制度?谁能同时安抚马来选民、保障华印权益、赢得国际信任?

别只想着推翻,想想之后如何建设。别因为情绪一时高涨,就成了别人的棋子。

反对一个人很容易,但打造一个更好的选择,才是真正的民主成熟。

倒了安华,然后呢?
恐怕连主张倒他的那群人,也答不上来。

上一则新闻倒安华集会藏“黑手”?提防域外势力破坏大马
下一侧新闻篮球比赛中晕倒 古晋男子不幸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