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如六星级豪宅,实际却连一星都不如!”一名男子近日在脸书群组“马来西亚法律讨论区”发文投诉,怒斥发展商宣传与实际交屋品质严重不符,并希望寻求法律途径维权。
他表示,自己早前购买了一间新建公寓,当初在发展商的宣传模型、影片和示范单位中,项目被包装得极为高档,不论装潢或设计皆呈现出五星乃至六星级的高端水准。然而,当真正收到钥匙验收单位时,却发现实际交付的成品与原先宣传大相径庭,落差之大令他愤怒不已。
“感觉自己被骗了。”他说,宣传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他深感不公,因此想咨询是否可以依法追究发展商的责任。
帖文迅速引发大量讨论,不少网民留言声援,认为若宣传内容与实际交屋品质差距明显,确实有可能构成误导行为或虚假广告。“这情况可以考虑提告”、“之前就有案例判决发展商需赔偿,因宣传与交付不符”。
不过,也有网友指出,大多数发展商在模型或宣传视频上都会注明“仅供参考”,一旦买家签署合约,等于接受了所有条款与风险,维权难度较高。
另一些网民则提醒,贴文中未提及具体项目与购买价格,难以判断是否涉及法律上的“虚假宣传”。他们也借机呼吁公众在购房时应保持理性,货比三家,不被表面包装所迷惑。“价格和品质通常成正比,别轻信华丽广告。”
此事件再次凸显房地产广告与实际成品之间的争议空间,也引发对买家权益保障机制的关注。法律专家提醒,若民众在交房时发现重大出入,应保留所有宣传材料与对比证据,并尽早寻求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