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这几天,有两条新闻格外刺眼:一则讲述身负全球通缉的刘特佐,仍在中国奢华地活着,还摇身变成了受制裁中企的幕后顾问;一则是首相安华宣布发放18岁以上国民100令吉援助金,顺带附送汽油降价和一天公共假期。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一边是国际金融诈骗的主角安然无恙,另一边是全民欢喜拿糖果。实则,两则新闻共同指向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旧伤口:我们至今仍活在“一马的幽灵”里。
刘特佐远走高飞,人民原地踏步
刘特佐贪腐的纪录,不只是法律问题,而是一场彻底摧毁制度信任的金融浩劫。他逃了,消失在复杂的国际保护网中;而我们,却还在替他留下的经济窟窿埋单。
一马公司这部烂账,不只吞噬国家资产,也吞噬了改革的契机。即使纳吉已经坐牢,体制却没有真正清创。那些从一马时期延续下来的金权勾结、资源配置失衡、政策空转,依旧如影随形。
派糖、降油、放假:政府还有别招吗?
于是,为了安抚民心,政府决定派钱、降油价、宣布假期,看起来是回应人民疾苦,实际上却是一种“系统性无力”的体现。当政权无法触动结构根源,只能靠浅层手段制造短暂欢愉。
这一套逻辑熟不熟悉?正是当年一马公司“借钱搞发展、包装成利民”的翻版。只是今天不再是借钱大撒币,而是掏干预算最后的零钱,试图博得一点掌声。
100令吉,买不回一包奶粉的价格,却被政治包装成“体恤民生”;但人民真正想要的,不是糖果,而是公平、公信、和一条更稳的未来之路。
安华还有空间改革吗?
曾几何时,安华是“烈火莫熄”的代名词,是改革的灯塔。但今天的他,要治理这个被体制扭曲的国家,必须与过去的“肇事者”共治、妥协、共存。他不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
问题是,这个系统是否还容得下真正的清算?那些深植于官僚结构中的既得利益、那些未曾清洗的部门势力,是否已让“改革”成为一句政治口号而非实质行动?
若连一个有志改革的首相都被体制驯服,那马来西亚还剩多少希望,去相信改革真的可能?
糖果终有化尽的一天
或许,政府早已明白民怨沸腾,也理解信任正在流失。但在预算拮据、债务高企、政治制衡失灵的情况下,只能靠短期政策遮风挡雨。
但当糖果不再甜,甚至被当作施舍或侮辱,那政府还剩下什么可以用来与人民沟通?是继续拖时间,还是终于动手改革?
后一马时代,不只是追人,更要追责系统
刘特佐在哪里,是司法问题。但“一马之后的马来西亚要往哪里去”,是国家存续的问题。
我们追讨的不只是赃款,而是对公平的想象;我们等待的不只是下一个首相,而是一个有勇气动手术的政府。
真正的转机,不是补贴汽油或现金,而是彻底盘整政治制度,重建财政伦理,清理腐败文化。
问题是,这块土地上,还有多少人愿意再相信一次“真正的改革”?
或者,所有人都只学会了在糖果雨中低头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