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盟即将在本周六(26日)于吉隆坡独立广场举行“倒安华集会”,以表态反对首相安华的施政方向,要求其引咎下台。虽然这一动作可能在舆论场制造声势,但政治分析普遍认为,其对当前政权的实际影响有限。
政局低温期 国盟欲借集会炒热氛围
默迪卡民调中心研究员李泰德指出,马来西亚政坛在第15届大选后逐渐进入“政治降温期”,选民对政治关注减弱。国盟此时发动集会,目的并非真正推翻政府,而是维持政治动能,为下一届全国大选铺路。
“在野党在冷静期处于不利位置,因此必须制造议题来唤起社会情绪,激起对执政党的不满。”
人潮难如预期 仍可制造舆论效应
尽管主办单位高调喊出30万人目标,李泰德认为实际动员恐怕落差不小。他估计出席人数应高于警方预估的1至1.5万人,但距离30万仍属遥远。
“除非有重大公共事件引爆民怨,否则动员大规模群众并不容易。这次集会虽有不满情绪作支撑,但动员力无法与过去烈火莫熄或净选盟集会相提并论。”
民主制度下的合法抗议空间
李泰德也强调,政治集会本质上是民主社会的合法表达形式,只要和平进行,政府应以开放心态看待。他认为,这不仅有助于健全民主制度,也能增强人民对民主框架的信任。
“这是民间传达声音的一种方式,并不意味着执政地位会受到实质动摇。”
团结对外是国盟策略主轴
李泰德也点出,国盟推动集会的另一层动机,是转移联盟内部的矛盾与分歧。在慕尤丁领导的土团党与哈迪阿旺掌舵的伊斯兰党之间,路线与策略上存在张力。
“透过集体反对安华,国盟得以营造统一形象,借此缓解内部张力并稳定阵线。”
本月17日,国盟在亚罗士打举行万人集会,慕尤丁、马哈迪与哈迪阿旺三人罕见同台,被视为联盟整合力道的一次展示。
政绩才是关键筹码
尽管安华提出可在国会面对不信任动议的回应策略成功牵制在野挑战,李泰德认为,政府更应把重心放在实际施政成果上。
近期有关销售税扩张、司法任命争议等事件已引起部分民间不满,为在野党提供了攻势空间。李泰德强调,比起应对攻击,政府若能推出更有效的经济措施,如抑制通胀、提升薪资水平,将更能赢回民心。
“选民真正关心的,是生活能否改善,而非政治斗争谁胜谁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