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笑称自己有颗“米饭魂”,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真心觉得,热腾腾的白饭,就是我人生中的慰藉之光。别人喊着减肥、控糖,第一时间都是“戒饭”,我听得懂,但做不到。你可以拿走甜点、炸鸡、奶茶,但请你别碰我的白饭。
说来可笑,我真的可以靠一碗白饭和一个煎荷包蛋过上一餐。再淋上一点酱油,米香、蛋香、酱香交织,那不是简单的味道,而是灵魂归位的仪式。你说它寒酸也好、朴素也罢,那是我专属的满汉全席,是我最私密的安心感。
可惜,对我这种整天久坐、死盯荧幕、鲜少运动的写字人来说,这一碗饭,是甜蜜的负担。营养学书上说得清清楚楚:白米饭升糖快、热量高、不耐吃。对我们这些“脑力活”多、身体动得少的人而言,白饭常被视为最容易“背叛身体”的主食。
我记得看过一项大型研究,由哈佛主导,追踪全球13万多人饮食模式。报告指出,每天吃超过450克白米饭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会上升20%。其中,南亚人甚至飙到61%。乍听之下很骇人,我当时第一个反应是:这研究是不是专挑亚洲人下手?
还好,后来有学者站出来“平反”。研究显示,在中国人群中,白米饭与糖尿病的关联其实不显著。原因是饮食搭配不同——我们讲究有菜、有肉、有汤,米饭不是孤独主角,而是整个饮食节奏的一环,自然也就没那么快把血糖推上天。
我也曾尝试过营养师建议的“混谷饭”路线——糙米、黑米、燕麦、红豆、薏仁统统丢进去煮,看起来颜色丰富,吃起来却是另一回事。粗硬、耐嚼、味淡,那种口感让我一口就想打退堂鼓。我不是咬不动,是心不甘情不愿,吃饭这种事,嘴巴若不开心,哪来的满足?
更别提,那些没有白饭衬托就显得孤单落寞的菜色。试想一下,梅菜扣肉不拌饭,你是想配矿泉水?咖喱魔鬼鱼没有米饭接酱,是不是太浪费?咸鱼花腩煲、麻婆豆腐、打抛猪、番茄炒蛋……这些菜不是为了主角而存在,它们的使命就是衬托白饭这位巨星的光芒。没有白饭,整桌菜都失色了。
于是我决定,不再纠结、不再自责,而是重新定义我与白饭的关系。我为自己制定一套“饭食哲学”:不是天天豪迈扒饭,但在我需要治愈、需要奖励、需要好好吃一顿的时候,我一定会煮一锅香气四溢的白米饭,让那熟悉的口感抚慰我的疲惫和焦虑。
偶尔的满足,是温柔的生活智慧;真正危险的,是无止尽的放纵。只要心中保有一把饮食的平衡秤,白米饭,依旧可以是你生活里最真诚的温暖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