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近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沙漠腹地“挖”出全球纪录性的突破。国家原子能机构于7月18日宣布,科研人员在地下1820米深处发现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层,成功刷新该类矿产发现的世界深度纪录,标志着中国在“深地找铀”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光明日报》报道,这项重大成果由中核集团主导完成,勘探地点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核心地带——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片未开发区域,历史上从未在此发现过铀矿资源。
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塔里木项目负责人秦明宽指出,这是中国首次在该沙漠腹地红杂色地层中发现厚层工业级铀矿化带,填补了沙漠覆盖区域在铀矿勘探上的空白,对未来类似地区的勘探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
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复杂,一直被视为地质勘查中的高难度目标,尤其在地形条件严苛的荒漠地带更是难上加难。此次重大突破,得益于中方科研团队自研的“天-空-地-深”四维一体探测体系,该系统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地质建模及深地钻探等先进技术,构建起绿色、高效、低扰动的找矿流程。
“这项成果打破了砂岩型铀矿以往的理论禁区,实现了新区、新层位、新类型和新深度四大突破。”秦明宽表示,该发现将显著增强中国在沙漠地带的找矿能力。
本次科研攻坚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与核工业二一六大队组成联合团队,得到国家原子能机构的大力支持。团队针对塔里木盆地复杂的地层构造与铀矿成因,提出创新性的“渗出—渗入复成因区域预测模型”,并研发出适用于该地区的深孔高效钻探技术,为此次成功提供技术支撑。
这一发现不仅为中国建设战略性铀资源基地打下基础,也为保障未来核电发展提供稳定原料。铀作为核能发电的核心资源,此次深地找矿成果将增强国家能源自主供给能力,推动周边地区地质产业升级,释放巨大经济潜力。
业界普遍认为,这项突破不仅将引领全球砂岩型铀矿勘探技术的革新,也将为中国在国际能源与矿产竞争中增添战略优势。在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并重的当下,这项来自地底深处的新发现,不仅是科技上的一次胜利,更是资源战略上的重要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