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我想问你意见。我打算投资一家公司,会上市的,几年后。不是很多,三十万而已。”

这是一位多年未见的中学好友发来的讯息。他并非财务圈里的人,毕业后就踏入卖车行业,靠双手辛勤打拼,供房、养家,如今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是那种你一眼就能看出他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的男人。如今有了点积蓄,他想为未来做一份稳健的准备。

Advertisement

平常我一向避免回答这类“我该不该投资”的问题。说“别投”,怕伤了对方的期待;说“可以试试”,哪天出事了,人家可能一辈子记得你当初点头的那一瞬。但这一次,我犹豫了。因为我知道,对他而言,这三十万不是随手就能拿出来的数字。

他兴奋地向我讲述那家公司如何财务稳健、回报率惊人,审计报表上还有千万现金存款。“很稳的啦,bro。”他说。

我打开他发来的资料,一页页翻看后,忍不住自费查了公司的背景。查册一看,心头一沉:股东名单密密麻麻,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一轮又一轮的增资发股、转让交易,看起来资金流动频繁,实则是“新钱养旧钱”的资本游戏。账面上那几千万现金,并非企业营运所得,而是投资人砸进来的钱。

我轻声回了他一句:“你知道这笔钱,是生意赚的,还是募资来的?”

他沉默片刻,回我:“明白了,我再考虑考虑。”

幻象,总是最容易抓住人心

这几年我见太多被“被动收入”四个字迷得神魂颠倒的人。从《富爸爸穷爸爸》之后,人人都在谈“财务自由”,谈“让钱替你工作”。网络上无数金句流行起来:

  •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 “不要再为别人打工,帮自己建立系统。”
  • “你想继续领死薪水,还是拥有真正的自由?”
  • “通膨会吃掉你的积蓄!”

他们不需要多专业,只要语气坚定、舞台华丽、故事动听,就足以打动那些刚开始理财、却缺乏风险意识的人。而这些“项目”最常主打的,不是商品多好、业务多扎实,而是“如何帮你打造被动收入系统”。

每当你提出关键问题:“这些利息从哪来?”他们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含糊其辞。因为真相往往不堪深究。

有些人不是贪,只是怕错过机会

像我这位朋友,并非贪婪。他只是想给家人一份安全感。他不是要飞黄腾达,他只是以为,这三十万能为未来铺一条更顺的路。他没有看穿,那不是什么捷径,而可能是一场“出事了无人负责”的资本设局。

我始终相信,想要“财富自由”不等同于贪心。更多时候,是害怕落后、害怕错过、害怕生活永远没有翻盘的那一天。

而骗子最擅长的,就是把“机会”包装成“命运只给一次的提示”。他们告诉你:“错过这次,就没了。”

于是你忘了检查风险,忘了商业逻辑,忘了问一句:这笔回报,是客户带来的?还是下一个投资人带来的?

稳定人生的,从来不是一夜暴富

很多人以为,焦虑来自收入太少。但真正让人不安的,是对未来没有把握。真正能让人稳住人生的,从不是投资眼光,而是脚踏实地、慢慢累积的能力。

我们当然可以追求梦想、追求自由,但在踏出第一步前,必须问清楚:眼前的“机会”,到底是通往自由的桥,还是别人设计的陷阱?

愿我们在追逐生活的余裕时,别被看似美好的承诺所蒙蔽。真正的自由,不是轻松赚来的,而是靠清醒的头脑和长期的坚持换来的。

上一则新闻41岁网红自驾旅行中猝死 空拍片竟成最后身影
下一侧新闻大马年轻华人新认同 不再认祖籍只认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