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许多人视为蜜月与度假首选地的印度洋岛国马尔地夫,眼下正深陷财政困局。
根据《Sri Lanka Guardian》与《Raajje》等外媒报道,马尔地夫外债从2018年的30亿美元急速攀升至2024年3月的82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更将突破110亿美元。庞大的债务规模已引起国际金融机构警示,2024年6月至8月间,惠誉(Fitch)已三度下调其信用评级,穆迪(Moody’s)也将其长期财务展望调为负面,外界担忧马尔地夫可能步上邻国斯里兰卡2022年主权债务违约的后路。
根据最新统计,马尔地夫短期内面临巨额还债压力,2025年到期债务高达6亿美元,2026年更攀升至10亿美元。其中34亿美元来自中国与印度贷款,两国也是其主要债权方。
值得注意的是,中马自由贸易协定(FTA)虽已于2025年1月正式生效,却未能有效带动马尔地夫经济复苏,反而加重了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根据协议,马尔地夫取消91%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导致中国商品大量涌入。数据显示,仅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进口商品总额就达6500万美元,占其整体进出口97%,而马尔地夫对中出口占比不足3%,形成严重的单向贸易失衡。
更为棘手的是,中国企业已深入马尔地夫观光业,虽然带来了大量中国游客,但旅游收益多由中国企业掌控,实际留在马尔地夫本地的外汇有限,进一步加剧外汇存底紧缩问题,压缩财政运作空间。
面对危机,马尔地夫政府已多次寻求国际援助,包括向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员国请求3亿美元支持,并向中国提出2亿美元预算支援与货币互换申请,但目前尚未获得正面回应。唯一取得的实质援助来自印度,双方签署了7.5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暂时缓解进口支付与政府财政压力。
《中时新闻网》引述金融专家分析指出,若马尔地夫无法尽快推动债务重整并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破产风险将持续攀升。由于其经济高度依赖旅游业和外国投资,一旦发生主权违约,不仅影响国内社会与政治稳定,也可能波及区域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