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午后烈阳下,逾千名律师身着正装,缓步行走在布城联邦法院至首相署之间——这并非普通示威,而是一场司法界集体焦虑的展演。一旦连律师都走上街头,就意味着司法体系已非暗流涌动,而是明目张胆地崩塌。
这场由马来西亚律师公会发起的“捍卫司法独立”游行,表面上起因是一份据称外泄的司法委任委员会(JAC)会议记录,实则映射出长期累积的制度性腐蚀。文件内容揭露最高司法层级在法官任命上的严重分歧,甚至涉及资深法官干预案件安排与人事决定。这不再是技术性争议,而是直接动摇司法廉洁的系统性危机。
联邦法院如今仅剩11名法官,而首席大法官悬空在即,眼看恐再减少至9人。更令人不安的是,坊间流传一名资历浅、争议大的法官或将被破格提拔。这种提名程序背离惯例,让整个法律界陷入信任危机。据悉,该人选曾被JAC传召问话,说明问题非虚。
更尖锐的问题在政治氛围中显现:游行队伍中,年轻律师比例极高,代表这一危机不仅激起法律界资深人士的不满,也动摇了新一代法律人的信念。几位重量级人物,如律师公会主席莫哈末依兹里、前总检察长汤米汤姆斯与前反贪会主席拉蒂法,公开点名昌明政府必须为此负责。甚至有人主张修宪,直接剥夺首相在大法官任命中的权力。
而行动党高层的矛盾态度则更令人侧目:首相安华之女努鲁依莎也出现在游行现场,自称“以个人身份”参与。这种两边讨好的姿态,表面上支持司法独立,实则回避政治责任。这不仅是个人选择,也是整个执政联盟在司法危机面前的缩影——想要维持道德光环,又不愿触碰实质问题。
律师公会递交的备忘录,提出了四项直指核心的诉求:
1️⃣ 立即填补高层司法职位空缺。
2️⃣ 公开JAC会议记录。
3️⃣ 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RCI)彻查干预指控。
4️⃣ 解决法官人手短缺问题。
这四项要求无一多余,全部紧扣制度基础。而政府却急于将焦点转向“泄密”问题。通讯部长法米警告传播者可能触犯《官方机密法令》,警方立即开档调查。然而舆论普遍质疑:比起“谁泄密”,更该问“谁在干预司法”?掩盖内容,聚焦程序,是对人民智商的侮辱。
这是一次典型的体制失衡反应。昔日高举改革大旗的昌明政府,如今面对司法危机,选择的是回避、推搪与模糊。倘若司法独立失守,所谓法治、民主与改革不过是一纸空文。执政者口中的“制度改革”是否可信,就看这一次如何应对。
律师已走上街头,人民也在看。安华政府若真有政治担当,请别再用“我们已经尽力”来搪塞,请正视民意,回应真正的问题。否则,“昌明”两个字,很快也会沦为空洞口号。历史不会为迟疑者留下温情注脚,只会记录他们是否有勇气捍卫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