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砂人优先”(Sarawak First)已成为砂拉越政治语境中的重要口号。对外界而言,它可能被误解为地方主义或排他心态,但实际上,它体现的是自主与合作并重的治理理念。
砂拉越主体意识的觉醒:由自己定义身份与命运
“砂人优先”首先是一种本土主体性的宣言。对砂拉越人民而言,砂拉越并非马来亚其中一个州属,而是与马来亚、沙巴、新加坡一起组成马来西亚联邦的平等成员。这段历史记忆,成为砂拉越要求更多自主权的合理基础。
本质上,这不仅仅是感性口号,而是政治立场的明确表达——砂拉越希望拥有主导自身利益、发展与未来方向的权利,而不再由联邦中心单方面决定。
自主与制度平衡:优先不等于排斥
“优先”的含义,并非拒绝外来力量,而是指在制度安排上,砂拉越的利益与意志必须被优先考虑,尤其是在以下领域:
• 税收与天然资源收益分配(如石油与天然气)
• 教育政策、语言与文化保存
• 土地、移民及本地劳动力政策
• 法律与宪政架构中的自治权
这是一种基于《1963年马来西亚协定》(MA63)的制度再平衡诉求,目标是确保砂拉越根据自身社会、经济与文化现实作出政策决定,而非与联邦政府对立。
合作关系:以平等为前提的伙伴模式
“砂人优先”并不意味着拒绝合作。相反,它强调砂拉越与联邦政府应以平等身份展开协作。砂拉越追求的并非依附式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互惠的伙伴模式。
这种合作精神强调尊重与共赢,而非单方面的支配或服从。关键在于联邦与地方之间,是否真正落实宪政地位与自主权。
多元社会中的共属感
砂拉越拥有多元族群与文化背景,“砂人优先”并非种族或宗教排斥标志,而是一种共同认同感的展现。焦点不在于“你来自哪里”,而是“你是否愿意与砂拉越共同前进”。
这种理念强调地方居民对地方发展、资源管理与未来方向的决定权,而非封闭或排外。
制度层面的更深讨论
总体来说,“砂人优先”代表着一种历史责任与制度自主的追求,同时也是对联邦政府和马来西亚社会发出的平等合作邀请。
砂拉越的未来不仅仅是地方议题,更是考验马来西亚联邦框架是否真正实现联邦精神的关键。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不是“砂人优先”是否过度,而是: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一个多元与平等共存的联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