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本地媒体进行的财富调查报告显示,尽管有39%的马来西亚受访者月入超过一万令吉,但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坦言每月收支紧张或经常入不敷出。表面上看似风光的高收入,实际上只是“数字富裕”,背后却是“资产空壳”,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高收入不等于财富累积——现代人的理财困境
调查进一步指出,超过八成受访者背负着各类贷款,最常见的是房贷和车贷。这些在社会上被视为“合理负债”的项目,实际上也构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许多人一边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一边却被利息和贷款压得喘不过气。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人年薪六位数,职位显赫,住着高档住宅、开着豪华汽车,假期出国旅行成了日常,但最终还是因负债累积而申请个人债务重组(AKPK)。这种“看似富裕”的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生活方式膨胀:收入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加
为什么很多高收入者反而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原因之一是“生活方式膨胀”(Lifestyle Inflation)。当收入从五千提高到两万时,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换大房子、换新车、孩子参加更多补习和课程、用最新手机、吃更高档餐厅……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升级,实际上大幅提高了日常开销。
有趣的是,一个月收入两万的人,可能比一个月入五千的人更加焦虑,因为他们的生活成本比收入增长得更快。很多人误以为“收入增加就等于更自由”,却忽略了支出同步膨胀带来的风险。
精致穷:看起来富裕,实则手头空空
这种现象被称为“精致穷”:穿戴讲究、社交活跃,但缺乏应急储蓄,没有稳健投资规划。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如失业或家庭变故,便可能瞬间陷入经济困境。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收入不高的人通过自律和谨慎理财,默默积累储蓄与资产。这反映出,真正决定财富积累的,并不是赚多少钱,而是留多少钱。赚到的只是账面数字,存下来的才是属于自己的。
关键在于理财观念,而非收入高低
问题的根本并不在支出本身,而在于消费观念。一些人认为节省就是牺牲生活品质,其实恰恰相反,存钱是一种对未来的负责任态度。适度节制,是为了在未来无需低声下气;有储蓄,有备用金,才是面对未知时最稳妥的底气。
总结一句:
钱的意义不在赚得多,而在存得住。收入再高,如果存不下半分钱,也只是过眼云烟;相反,哪怕收入不多,只要懂得规划和自律,依然可以拥有安稳踏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