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观测发现,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昨天可能成为史上最短的一天,自转时间比正常短了1.3毫秒。至于地球为何突然加速旋转,目前学界尚无定论。

根据《BBC科学聚焦》网站报道,负责监测地球自转的“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统服务”(IERS)指出,地球自2020年起便出现自转加速的趋势,并持续至今。该机构通过分析数据预测,今年自转最短的几天将出现在7月9日、7月22日和8月5日,刚好都是月球位于离地球赤道最远位置的日子。其中,7月9日的自转时间比平均缩短了1.3毫秒(即0.0013秒)。

虽然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难以感知,IERS偶尔会以“闰秒”机制对时间进行微调以校正误差。例如,最近一次添加闰秒是在2016年12月31日;下一次可能在2025年减少1秒,甚至在2029年再次增加1秒。

地球自转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太阳与月球的位置、地球磁场变化,以及地球内部质量分布的调整。虽然历史上像2011年日本9.0级强震曾使地球日缩短1.8微秒,但目前这波自转加速的确切成因仍不明确。一些科学家怀疑这可能与月球位置变化有关。

科学研究显示,约在10亿至20亿年前,地球的一天仅有19小时。当时的月球距离地球更近,引力作用更强,导致地球自转速度更快。随着时间推移,月球逐渐远离地球,自转速度减缓,一天也逐渐延长至今天的24小时。

人类为了精准计时,目前采用两种时间系统:一种是依据地球自转计算的“世界时”,另一种是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的“原子时”。由于两者定义秒的方式不同,随着时间积累,会出现误差,为此产生了“协调世界时”(UTC)的标准,用以在这两种时间系统间进行调和与校正。

上一则新闻古晋女大生命案 女室友情侣将被控谋杀
下一侧新闻“Saya nak nasi goreng” 白人流利点餐惊呆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