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名76岁的林姓男子,日前发现右脚大拇趾出现一块深色斑点,起初误以为是轻微撞击后的瘀血,却没想到竟是罕见且高度恶性的「肢端黑色素瘤」。台北慈济医院皮肤科医师廖泽源指出,黑色素瘤虽然在皮肤癌中较为少见,却具有高度转移性,若未及早发现和治疗,恐危及生命。他提醒大众要提高对皮肤异变的警觉,任何不明黑斑、色素沉着或长时间不愈合的伤口都不容轻忽。

林先生约五个月前察觉脚趾出现黑斑,以为是普通瘀伤而未多加注意,仅在诊所接受简单处理。直到黑斑持续扩大,才在女儿劝说下前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经皮肤镜与组织切片检查,确诊为肢端黑色素瘤,随即转由整形外科评估后进行扩大切除及截趾手术。目前术后恢复良好,定期回诊追踪。

根据卫福部癌症登记数据显示,台湾每年新增约2000起皮肤癌病例,皮肤癌已进入十大癌症排行榜。廖泽源指出,皮肤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以及黑色素瘤。虽然黑色素瘤的发生率最低,但恶性程度最高,容易快速扩散至淋巴结、肺、肝脏及脑部等器官。

他进一步说明,黑色素瘤的典型征兆包括:斑块形状不规则、颜色分布不均、边缘模糊、直径超过6毫米、持续性溃烂、易出血,或伴随搔痒、疼痛感等。这类病灶的确诊仰赖专业的皮肤镜检查及病理切片分析。

林先生所罹患的「肢端黑色素瘤」为黑色素瘤的一种,常见于手掌、脚底或指甲、趾甲下,因其初期症状不明显,极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瘀伤。其成因与基因突变相关,由于发生在末端肢体,诊断时往往已进入进阶期。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视病灶范围可能需截肢,术后并可能依病情接受免疫或标靶治疗。

廖医师呼吁大众,尤其是中老年人或长时间曝晒阳光者,应定期观察皮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就医诊断。他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升存活率的关键。同时也提醒患者,术后应妥善进行伤口照护及复健,并规律回诊追踪,以预防复发或转移。

上一则新闻上完大号别马上冲水 “4症状”恐是初期肠癌
下一侧新闻敦达因未申报资产 涉及11国高达4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