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浙江杭州一名37岁孕妇,首次怀孕时因过度焦虑采取极端“保胎”措施,最终却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腹中胎儿不幸夭折,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据中媒报道,这名孕妇在怀孕6个月时进行产检,被医生诊断为“宫颈短”。尽管医生明确表示情况不算严重,只需按时监测宫颈长度及宫缩状况,生活可以照常进行,但她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信息时,被“早产”“流产”等负面资讯吓得心神不宁。
她于是提前休产假开始“卧床保胎”,甚至购买大量成人尿不湿,几乎全天候躺在床上,吃喝排泄全在床上完成,力求将身体活动降至最低,以“减少宫缩风险”。
然而,这种极端方式反而埋下悲剧隐患。怀孕32周时,她突发高烧至近40℃,伴随剧烈腹痛,被紧急送往医院。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已无生命迹象。进一步血液与妇科检查发现,她出现胎膜早破并合并严重宫内感染,最终导致胎死腹中。
医生指出,如果能及时察觉羊水流出,或许能抢救胎儿。然而由于她长时间穿戴成人尿不湿,当羊水渗出时与尿液混合,难以察觉异常,她也误以为只是排尿所致,耽误了黄金救治时机。
尽管医生及时为她进行引产与抗感染治疗,身体已逐渐恢复,但这场“过度自我保护”造成的悲剧,让她和家人痛不欲生。
产科专家表示,像这位孕妇这样因焦虑而盲目参考网络信息、采取不当保胎方式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孕妈在没有医学指导下盲目长期卧床、穿戴尿不湿,可能导致阴道环境失衡、感染风险上升,甚至诱发胎膜早破、羊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医生提醒,孕期若出现不适,应第一时间向专业医生求证。即便是“宫颈短”这类常见状况,也应理性对待,切勿轻信网络传言或“经验分享”。长时间卧床不仅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也可能引发皮肤湿疹、细菌感染等问题,更不应用尿不湿掩盖身体的异常信号。
“孕育生命不是一场与自己恐惧的战争,而是与专业同行的旅程。”医生郑重呼吁所有孕妈,理性面对身体变化,信任专业判断,才能真正守护好胎儿与自己。